预言的目的

高清 | 清晰 | 音频

0 seconds of 0 secondsVolume 90%
Press shift question mark to access a list of keyboard shortcuts
00:00
00:00
00:00
 

一、引言

任何人读旧约先知书的时候,都会很容易看到先知们说了许多预言。如果你问为什么在先知书中有这么多预言,大部份人会告诉你预言的作用是要向我们宣告有关未来的事。我们在这一课中要学到先知说预言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宣告未来的事,相反地,是鼓励神的子民去塑造未来。

我们称这一个课为『预言的目的』,因为我们要探索先知为什么谈论有关未来的事。为了发掘预言的目的,我们要去看四个不同的题目:第一,先知怎样了解神在历史中的主权;第二,先知如何理解预言和人的回应;第三,先知怎样了解预言的确切性;第四,旧约先知书中预言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让我们看看神在历史中的主权,是怎样形成先知对预言的理解。


二、上帝的主权

你有没有留意到所有人都倾向于走极端,就连基督徒也不例外。我们不是吃得太多,就是吃得太少,不是运动得太多,就是一动也不动。同样情况也出现在神学上。当我们思考神学概念的时候,我们往往也走了极端,尤其是谈到神的主权这个主题的时候,就更容易走极端了。有些基督徒强调神在历史中的主权,强调的程度到了完全排除了人的责任。可是,另外有一些人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和人的责任,否定了神的主权。教会对这个主题的看法十分混淆不清,所以我们要暂时停下来,研究一下《圣经》对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的看法。《圣经》中神主权的教义为理解先知怎样预言未来,提供了根本的背景资料。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研究神主权这个主题,首先我们要看两个传统的神学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神的不变性;第二个主题是神的看顾。我们先看《圣经》怎样谈论神的不变性。


上帝的不变性

简单地说,神的不变性所指的是神是不变的。我们要小心地解释这句话,因为我们可能误以为神是变不了的,是不能改变的。然而,神并非那样。多个世纪以来,传统的系统神学仔细地以具体的方面去辨别神的不变性。实际上,当谈论到神的不变性的时候,神学上只有三种主要的方面。


上帝的属性

神的属性是不变的。神永远是爱、是公义的、是全知的、是全能的、是无所不在的。神的属性永远不会随著时间的变迁而改变。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写希伯来书13章8节的时候所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是一样。(希伯来书第13章8节)

神不可能成为他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我们能够信得过神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他的属性是不变的。


约的应许

神的不变性存有另一层意义,这是超乎他的属性的,这种不变性是与他的恩约应许有关的。神的恩约誓言是永远有效的,他永远持守所立的约。希伯来书的作者再一次简洁地总结了这教义。在希伯来书第6章16和17节里,我们看到这些话:

人都指著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照样,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希伯来书第6章16-17节)

这段经文清楚地讲明了当神在恩约中起誓的时候,我们能够肯定他是不会更改他说过的话。


永远的律令

《圣经》中教导神的不变性的第三方面,是有关他为宇宙设定的永恒管理和永恒计划。虽然有些基督徒群体不同意《圣经》中这项教导,我们在这一课里面所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神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计划这信念之上,这个计划管理著所有发生在历史中的事件。让我们以传统的方式总结这教义,我们引用《威斯敏斯特信条》来申明这一点。在《威斯敏斯特信条》第3章第1段中,对于神永恒的计划有这样的说法:

神自永恒本他自己至智至聖的旨意,自由地、不變地決定一切將要成就的事。

这信条非常清楚地表达了神的主权。简单地说,神对宇宙有一个计划,这计划是精密的、一点欠缺的地方也没有。使徒保罗在他的书信中谈到神的计划:在以弗所书第1章11节里,他这样说:

[神] 随己意行做万事。(以弗所书第1章11节)

按照使徒保罗的意思,神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包含了万事,神要按照这个计划行事。

先知以赛亚也谈论到神包含万有的计划。在以赛亚书46章第9到11节中,先知这样说:

「因为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作成。」(以赛亚书第46章9-11节)

先知们相信《圣经》中神的不变性这教义,明白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神的属性是不变的、他的恩约应许是不变的、神为宇宙设定的永恒计划也是不变的。所以,不管在以色列的历史中发生怎样的事,先知们明白到神的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先知们明白到神必定坚守他的恩约应许,他们也知道神不会失去照管万事的能力。我们读先知书的时候见到可怕的事情经常发生,但是先知们对神的不变性满有信心,这份信心在困难的时期中承载了他们的信仰。

神的不变性为所有预言设定了背景,我们要记住一枚硬币是有两面的。我们要以神的看顾去平衡神的不变性这项教义。


上帝的护理看顾

神的看顾可以被定义为神为宇宙制定永恒计划的时候,他在历史中积极的活动。根据《圣经》看来,神并没有离开他所创造的万物,他并不是只坐在天上观看他设定的不变计划的开展。相反地,他在自己制订的永恒计划中有一个角色。因此,《圣经》中经常以『永生神』去称呼他,这是因为他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演员,他经常与他的创造物互相沟通,照顾他们。《威斯敏斯特信条》能够再一次帮助我们直接地明白这个概念。在第5章第2段里有这一段有关神的看顾的话:

万事万物虽然在神(第一因)的预知与圣定之下,毫无变更地和必然地发生﹔可是,在神同样的照管之下,根据第二因的本质,神也规定万事万物必然地、自由地、或偶尔地发生。

我们从内在的角度去看,神的计划必定会成功地、不变地和无误地完成。但是我们也从历史的角度、从神照顾的角度去看神完成计划的方法,这方法就是神透过不同方式与他的创造物沟通。神至少以三种不同的方式与第二因,就是被造物沟通。神实行他计划的方法,是指定事件按著必然的次序、自由的次序、或者偶然的次序发生。这几种次序的分别是十分重要的,让我们在这里稍作解释。

有时候神的看顾是叫事情必然地发生。可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事件是根据自然规律发生的事情,如地心引力这一类的自然定律。自然规律提供可预测性和照管性的必然定律。可是同时间,信条中也阐明了有些事件是偶发的。换句话说,从人的角度去看,这些事情是随意发生的,就像掷骰子、气象,和生活中其它的事情那样,这一切最终都是在神的统管之下的。可是,从人的角度去看,这些事情是随机的、是自由地联系起来的。最后,《威斯敏斯特信条》告诉我们,历史上有些事情是偶发的。神当然是在掌管一切,但是,他掌管历史取向的方法,是与人随意的决定有互相影响的作用的。

先知不仅相信神永恒的计划要绝对无误地成就,他们同时也相信神的计划是包含人的选择和回应的。这事实在先知的事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要仔细地研究这个题目。


预言性和偶发性

看过了神的不变性和照管性之后,我们现在要看第二个题目:就是预定性和偶发性。我们看见了神有时候透过人的偶发选择去成就他的永恒计划。现在我们要看看人的偶发选择在旧约先知书的预言中的重要影响。有时候人的选择影响到预言本身和预言的应验,对历史有重大的影响。要探索预定性和偶发性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触及到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圣经》所教导的一般模式;第二个主题是一般模式的具体例子。


一般模式

让我们先去看预言和历史偶发性的一般基本模式。也许在先知书中最能够帮助我们看见基本模式的经文,是耶利米书第18章第1到10节。由于这段经文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仔细地去研究这段经文的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耶利米在18章1到4节中的观察;第二方面是神在第5和第6节中的解释;第三方面是神在第7到10节中的详细说明。


观察

首先让我们听听耶利米在第1到4节中的观察: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你起来,下到窑匠的家里去,我在那里要使你听我的话。」我就下到窑匠的家里去,正遇他转轮做器皿。窑匠用泥做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坏了,他又用这泥另做别的器皿。窑匠看怎样好,就怎样做。(耶利米书第18章1到4节)

神叫耶利米去窑匠的家,耶利米就进入了窑匠的家,他看见窑匠正在用泥土做器皿,器皿后来做坏了,窑匠于是改变了原来的设计。窑匠按照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去捏造泥土。耶利米在窑匠家中的观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是神要耶利米看到的。在第5到6节中,神告诉耶利米这经历的意义:

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 (耶利米书第18章5到6节)


解释

就如《圣经》中很多其他的经文那样,这段经文以窑匠代表神,以泥土代表以色列。经文中清楚讲明神有主权以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的子民,就象窑匠捏造泥土那样。神永远不会违反他的不变性,也不会违反他的恩约和永恒计划。然而,在这个范围之内,神有自由以各种方式去对待他的子民。


策划

我们看过了窑匠的观察和神的解释之后,现在就要去看神怎样详尽地阐述这件事。简单地说,神以窑匠和泥土的比喻作为先知的预言。首先,神在第7节和8节中宣告了审判的预言:

「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拔出、拆毁、毁坏;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与他们。」 (耶利米书第18章7到8节)

注意神描述这情况的方式。神随时都会宣告对哪一个国家降下审判。然而,如果有干预性历史偶发悔改出现,神有可能会动怜悯的心,预言有可能因此不会按照所宣告的方式发生。总的来说,在历史中人的偶发性选择有可能影响神应验审判预言的方式。

为了表示这项原则同时应用在其它的预言上,神在第9到10节中谈到赐福的预言的时候这样说:

「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建立、栽植;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我的话,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 (耶利米书第18章9到10节)

注意这里的平衡情况。神宣告有可能随时赐下繁荣和祝福给任何一个国家。可是,如果在历史中有干预性的偶发叛逆和背叛情况出现,神最后有可能改变他原来赐福的计划。

耶利米书第18章教导我们一项原则,我们必须预备好随时把这项原则应用在每一个《圣经》的预言中。神告诉耶利米他可以自由地以人的正常反应去回应审判的威胁和祝福。当我们看《圣经》先知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神经常观察人们对先知预言的回应,然后决定他们的未来。


具体的例子

看过了预定性和偶发性的基本原则之后,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具体的例子,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我们明白如何应用这项基本原则。《圣经》中有无数例子说明人的偶发选择如何大大的影响到先知预言的应验。让我们来看两个有力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先知示玛雅的预言,第二个例子是约拿的预言。


示玛雅的预言

我们先来看示玛雅的预言。在历代志下12章5节中是示玛雅宣告的审判:

那时,犹大的首领因为示撒就聚集在耶路撒冷。有先知示玛雅去见罗波安和众首领,对他们说,「你们离弃了我,所以我使你们落在示撒的手里...」(历代志下第12章5节)

注意示玛雅在这里没有为这项预言提供任何明确的条件。在不熟悉先知事工的人看来,示玛雅好像是在揭示神永恒不变的旨意。但是罗波安和犹大领袖完全明白当时的情况。他们期望这些话只是神的警告,警告他们如果不悔改的话,神就要采取这样的行动。所以我们在第12章6节中看到这些话:

王和以色列众首领都自卑说:「耶和华是公义的。」(历代志下第12章6节)

罗波安和犹大的领袖听见先知的审判,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他们一同向神发出呼求,凭信心悔改,寻求神的恩慈。

当我们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这事件就是谦卑的祷告如何戏剧性地影响了示玛雅预言的应验。实际上,示玛雅本身知道这影响要临到。听听在犹大领袖悔改了之后,示玛雅在第7节和8节中怎么说:

耶和华见他们自卑,耶和华的话就临到示玛雅说:「他们既自卑,我必不灭他们;必使他们略得拯救。我不藉著示撒的手,将我的怒气倒在耶路撒冷。然而他们必作示撒的仆人,好叫他们知道,服侍我和服侍外邦人有何分别。」(历代志下第7-8节)

这段经文清楚地说明了示玛雅的事工与今天传道者的事工很相似。他警告审判的来临,目的并不是要谴责神的子民到永远灭亡的地步,示玛雅的目的是要他们听见警告,希望他们悔改,领受神的恩典。我们看见人透过祷告所作的回应,对示玛雅预言的应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例子中,示玛雅的预言并没完全地被扭转过来,却是软化了、柔和了,所以耶路撒冷遭受的攻击不像原来所说的那么严重。


约拿的预言

第二个显示人的回应如何影响预言的例子是约拿书。我们都很熟悉约拿的故事。我们知道神差派约拿到尼尼微城市宣告审判的来临。在约拿书第3章第4节中,约拿这样说: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约拿书第3章4节)

再没有预言比这预言更简单的了。约拿宣告四十日之后尼尼微城必被毁坏。宣告中没有『如果』、没有『并且』、没有『但是』。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接下来我们看到尼尼微王和他的子民、牲畜都披上麻布,坐在灰中,悔改他们的罪。尼尼微王在第3章7节中宣布说:

「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或者神轮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约拿书第3章7节)

简单地说,一次干预性历史偶发悔改在预言应验之前发生了。尼尼微城的人在神面前谦卑悔改,结果出现了怎样的历史性偶发情况呢?在3章10节中我们看到这些话:

于是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约拿书第3章10节)

约拿预言的应验被尼尼微城的悔改大大地影响了。他后来在第4章第2节中对神这样抱怨:

「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约拿书第4章2节)

虽然他宣告了预言,但是约拿知道神也许不会毁坏这个城市。过了一百年之后,尼尼微终于被巴比伦毁了。

在耶利米书第18章和这两个具体例子的一般原则中,我们看到人的偶发选择很多时候影响了预言应验的方式。神有时候会改变主意,不降下审判或者不降下祝福;他有时候减少祝福,或者减弱审判的程度;有时候他会加强审判的程度,又或者增加所赐的祝福,这些情况的出现取决于人对预言的回应。

我们看见了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是有可能影响预言的应验,现在我们要去看另一个主题:那就是当旧约信徒听到预言的时候,他们有什么把握呢?他们有信心神要应验先知所说的预言吗?


四、预言的确定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复习一下旧约预言的种类。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看到了旧约预言的一个主轴,那就是恩约祝福和审判之间的变化。先知的预言可以被分为两类,那就是神对大自然和战争的祝福,和神对大自然和战争的审判。我们在前面的课文中看到了另外的结构性主轴。所有的先知预言是在或轻或重的审判与祝福的范围之内。你会记得先知宣告各类型的轻度祝福和审判,最严重的审判是被掳的威胁,而最大的祝福是被掳之后的复兴。处理先知预言的基本取向,能够帮助我们看见先知传达给原来听众的基本讯息。

到了这里,我们要在结构中加入先知预言的第三个层面。旧约先知不仅仅向他们的听众宣告或轻或重的祝福和审判,他们也表明了神要执行审判的决心有多大。在一方面看来,先知告诉听众神执行某一个预言的决心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他们也表明了神是极度坚决的叫预言应验。我们必定要记住当先知谈到神实现预言的决心程度的高低的时候,他们是以人的角度去谈论神。如果我们从神永恒不变的计划的角度去看,神决定要实现的事情都必然实现。但是当神与人沟通,制定出他照管的计划的时候,他有时候会表明他的极大的决心,有时候又会表明他的决心不是那么坚决的。


有条件的预言

旧约预言中有关神的决心这个层面是广阔的,我们将会在这个范畴中指出显示神决心的四个方面。第一方面,先知作了一定数量的预言,其中表示神没有承诺历史要朝那一个方向走。他们作表示的方法是,以明确的条件去叫他们的预言附合资格。明确的条件是采用『如果…就会』这类声明,这类声明在旧约先知书中出现了好多次。例如在以赛亚书第1章19到20节中,我们看到这个条件性预言:

「你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若不听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以赛亚书第1章19-20节)

在这段经文中,先知以赛亚非常清楚地表示了神的子民是有选择的。如果他们听从神,他们就会得到祝福,但是如果他们拒绝服从,他们就会被审判。一次又一次地,先知向神的子民表明这种情况,让他们知道神对于历史的取向是抱开放的态度的,神的子民的选择是历史取向的决定性元素。


无条件限制的预言

有关神的决心这个范畴的第二方面,是以不附合资格的预言的方式出现。这类经文简洁地谈到将来的事,其中没有指出明确的条件。在这些情况之下,先知表达在这个时刻中,神决心要叫历史朝一个特定的方向走。但是我们从这些预言的结果中知道,人如果作出比较高水平的回应,事件的方向是会改变的。我们已经在约拿书第3章第4节中看到这种预言的例子,先知约拿这样说: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约拿书第3章4节)

在这预言中并没有明确的条件,先知约拿同时也清楚地说明了神坚决地要毁灭这个城市。可是,尼尼微城中明显的和普遍性的悔改,引致神延迟了对那个城市的审判。

恩约祝福同时以不附合资格预言的形式出现。听听哈该在哈该书第2章21到23节中对所罗巴伯所说的话:

「你要告诉犹大省长所罗巴伯说:我必震动天地;我必倾覆列国的座,除灭列邦的势力,并倾覆战车和坐在其上的。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仆人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啊,到那日,我必以你为印,因我拣选了你。』」(哈该书第2章21-23节)

这段经文讲明了神要毁灭以色列四周的国家,并且要叫所罗巴伯作王,统管他的子民。

在这里没有列出明确的条件,我们也知道所罗巴伯并没有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四周的国家也没有被毁灭,预言中所说的事都没有发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那是因为被掳后的群体并不顺服神,人的偶发选择影响了预言应验的方向。


确定的预言

虽然有些预言表示了神对未来开放了许多可能性,旧约先知有时候也表明了神较大的决心,要叫历史朝某一个特定的方向走。先知以神应验预言的方式去传达神的决心。旧约先知主要以两种方式去证实他们的预言:第一个方式是神以口头证据去表达他的决心;第二个方式是神以兆头去表达他的旨意。让我们先看神给他子民的口头证据。


话语

口头证据的最佳例子出现在阿摩司书第1章中。听听先知阿摩司在第1章第3节里所说的话:

大马士革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我的刑罚。」(阿摩司书第1章3节)

『我必不免去』是这一课预言中的重覆特点。神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重覆这句话呢?神这样讲话是要传达他降下审判的决心。可是,这是不是意味著他们完全没有可能逃过神的审判呢?先知明明地说了诚恳和彻底的悔改仍然能够叫神的愤怒转离他们。神在阿摩司书第5章第4和第6节中这样话:

耶和华以色列家如此说:「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要寻求耶和华,就必存活,免得他在约瑟家像火发出。」(阿摩司书第5章4-6节)

阿摩司书第1章和第2章显示了神坚决要向以色列发烈怒,但是这段经文中同时表达了诚恳和广泛性的悔改有可能会影响神发烈怒的决心。许多旧约先知书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先知以神的话去证实神要降下审判的决心。这种做法是为了要激发听众,叫他们认真地寻求神,恳切地悔改 。


记号

先知们不仅仅以口头证据去说明神高度的决心,他们也以兆头去增强预言的可信性。在旧约中,我们到处都看到先知们以实行各种各样的兆头和象征行动,去说明神要叫某些事情实现的高度决心。每当兆头伴随著预言出现的时候,就表示了神极为坚决地要应验先知宣告了的预言。

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出现在以赛亚书第7章里。你还记得以赛亚怎样警告亚哈斯吗?以赛亚说当亚述以色列要来攻打他的时候,他要信靠神。但是亚哈斯拒绝了,所以神在以赛亚书第7章第11节中这样对他说:

「你向耶和华你的神求一个兆头,或求显在深处,或求显在高处。」(以赛亚书第7章11节)

以赛亚书向亚哈斯王提供了神要照顾他的明证,但是亚哈斯虚伪地拒绝了。因此,神给他一个兆头,可是这个兆头不是拯救的兆头,而是降罪的兆头。

我们看见了先知们不仅仅宣告有条件的预言和没有修饰的预言,他们也以口头证据和兆头去证实了许多预言,显明了神决意要选择朝一个特定的方向走。


发誓的预言

第四类预言显示了神坚决要应验他透过先知所宣告的讯息。这类型的预言以神起誓的形式出现,其中并没有特定的条件。

先知的话常常简单地宣告神起誓要进行某些行动。例如,在阿摩司书第4章第2节中,神起誓说富有的撒马利亚妇女要被敌人掳走。看看先知是怎么说的:

耶和华指著自己的圣洁起誓说:「日子快到,人必用钩子将你们钩去。」(阿摩司书第4章2节)

另一个誓言的公式出现在以西结书第5章11节。我们读到以下的话:

「主耶和华说: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因你用一切可憎的物、可厌的事玷污了我的圣所,故此,我定要使你人数减少。」(以西结书第5章11节)

当神在先知的预言之上加添誓言的时候,这项预言的约章的肯定性就被提高了。神在他的约里起誓,要实行所有他曾宣告要做的事。当先知在预言上加添神的圣洁誓言的时候,就表明了神有绝大的决心要实行他说的话。

神起誓要叫预言应验,表明神坚定的决心。同时间,我们仍然看到当神处理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的时候,神的回应是有弹性的。可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仍然有决定性的影响;时间能够影响听预言的人的回应。第二,究竟谁会经历到预言的应验呢?这个问题依然是有弹性的。第三,预言应验的方式经常没有特别被指明出来。第四,预言要应验到那一个程度还是没有定论的。

让我们研究一下阿摩司书第6章第8节里的誓言审判:

耶和华万军之神指著自己起誓说:「我憎恶雅各的荣华,厌弃他的宫殿;因此,我必将城和其中所有的都交付敌人。」(阿摩司书第6章8节)

虽然这卷书前面记载了阿摩司撒马利亚保留了逃过审判的可能性,可是到了这里,阿摩司全面地向撒马利亚发出审判,宣告撒马利亚要被毁灭。可是,很明显地,这誓言并没有回答审判要在什么时候临到这个问题?毁灭是快要来临呢?还是要被延迟呢?究竟是谁或是哪一国的人民要遭审判呢?谁有可能逃得过审判呢?这些问题都还是没有答案的。而且,神并没有指明将要用那一种方式去施行审判。审判是必然要发生的了,可是预言中没有讲到审判的强烈程度。这些问题的答案要看以色列人的回应而决定。他们究竟要祷告悔改呢?还是要背叛对抗神呢?这些回应对预言的应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神祝福的誓言的情况与审判的誓言是相类似的。例如,在以赛亚书62章第8节中,我们看到了被掳归回的誓言:

耶和华指著自己的右手和大能的膀臂起誓说:「我必不将你的五谷给你仇敌作为食物。,外邦人也不再喝你劳碌得来的新酒。」(以赛亚书第62章8节)

这段经文明确地谈到神起誓要领他的子民回到应许地去,好叫他的子民认定预言要应验。但是,当中仍然是有问题的。神什么时候要叫这预言实现呢?谁要被领回到应许地去呢?这复兴要透过怎样的方式进行呢?这又是何等程度的复兴呢?这种问题在誓言式的预言中都是有待解答的。

我们看到了旧约先知表明神有不同程度的决心,要叫未来朝他所指定的方向走。有些预言明确地表示将来是有待决定的,别的预言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的,还有些预言是以口头证据和兆头作证明的,最后,有些预言是以神的誓言作为确据的。

当我们学习旧约先知预言的时候,我们总要记住把预言和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连结起来。神有不同程度的决心去施行先知所宣告的讯息,如果我们不记住这不同程度的决心,我们研读预言的时候就有损失了。


五、预言的目的

看过了先知怎样理解预言的肯定性之后,我们现在就要辩明先知预言的目的。先知为什么说预言呢?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触及到两方面,第一是普遍的看法,第二是预言目的的正确看法。


流行的观点

我们先去看一般人对旧约预言目的存有的广泛误解。如果要说旧约预言有一个主要目的的话,我们可以用『预测未来』一词来总结。我们知道当医生作诊断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们他对病症结果的看法,或者是病症到后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很多时候这是基督徒了解先知书的方式。他们认为先知只是在预测未来;预告将要发生的事。这个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先知表明了无论在任何时候,神决意要朝这个方向走或者朝哪个方向走。然而,我们必须总记得,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有可能对预言应验的方式起重大的影响。

《圣经》中有一段经文支持『预测未来』这普遍的看法,那就是申命记第18章20到22节。在这段经文里,摩西宣告以色列辨别真假先知的标准。在21节中摩西代表以色列问一个问题:

你们心里若说:「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话,我们怎能知道呢?。」(申命记第18章21节)

第22节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

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耶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申命记第18章22节)

对这段经文最普遍的误解大概是这样的:从神而来的真先知无论说什么都必定如实应验。可是要正确地应用摩西的真假先知测试,我们要记住在这一课中我们所看过的事实。我们不能僵硬地应用先知的话,我们必须考虑先知预言背后的意思。当先知说话的时候,他们不一定在说预言必定要应验,这不是他们要听众所得的印象。他们的话明明地指出,或者暗含地表示人的回应是能够影响预言的应验的。所以,当我们应用摩西的先知测试的时候,我们不单必定要问先知明确地说了什么,我们更要问在他们的预言中有什么暗含的情况。

摩西以色列都知道这是预言的真实情况。他们知道只有神的誓言能够巩固未来事件状态,他们也明白到当先知宣告审判的时候,他们通常没有以审判作为最终的判决,只是发出审判的警告。他们也了解到除非先知表示神起了誓,不然的话。先知不会应许祝福的降临,只会提出祝福降临的可能性。从这些例子看来,预言要通过摩西的测试的话,就必须要有重大的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发生。换句话说,只要人的主要回应不影响这个过程的话,要应用摩西的测试就很容易了。否则,神作出回应的可能性就必须计算在其中。看者必须问这个问题,重大的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有没有发生呢?如果这些事件发生了的话,我们就必须要适当地调整摩西的测试。


正确的观点

如果『预知的主要目的是预测未来』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话,那么,先知预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先知谈到未来的主要目的,是要去激发听众,去激活他们。先知不一定在告诉听众有关未来的事,他们其实是想激发听众去塑造未来。

让我们去看看旧约信徒对先知预言的回应的方式,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对先知预言的看法。首先,我们会看见称为『谁知道?』的回应,然后我们要看『两重相连』的回应。神子民的回应将会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先知预言的目的。


「谁知道?」 反应

首先,我们要看『谁知道?』这个回应。我们看到在旧约中有三处地方,记载了当人们听到先知预言之后,表现出在甚为奇怪的回应。他们不是说:「好了,我们现在知道将来是怎么样的了。」反过来说,他们说:「谁知道?」又或者象他们用希伯来语说:「me o dayah?

「谁知道?」这个回应在三个情况之下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第一,当拿单面对面斥责大卫拔示巴行淫的时候,他在撒母耳记下12章14节里宣告了这个预言:

「只是你行这事,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撒母耳记下第12章14节)

拿单预言大卫的儿子必定要死,我们看到后来大卫的儿子的确死了。但是,大卫后来在宫中向他的子民解释在拿单宣告预言之后,在他儿子死之前他的想法如何。他在撒母耳记下12章22节中这样说:

「孩子还活著,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撒母耳记下第12章22节)

与其接受预言是不可避免的,大卫仍然希望知道是否能够以祷告和悔改去避过这次审判。他的努力没有结果,因为他的儿子还是死了。但是大卫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在孩子死亡之前,大卫仍然是怀有希望,就是「谁知道」的希望。

同样地,先知约拿宣告将要临到尼尼微城的审判。在第3章第4节里,我们看到这个预言: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约拿书第3章4节)

同样地,我们有可能预期尼尼微城的人接受先知的预言,看这预言为无可避免的,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这宣告,相反地,他们就象大卫那样作出回应。在约拿书第3章第9节里,尼尼微王说:

「或者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约拿书第3章9节)

在第三个例子中,我们看见对先知预言的同样回应。在约珥书第2章第1到11节里,先知宣告可怕的审判将要临到耶路撒冷。可是,约珥依然鼓励听者悔改和禁食。他鼓励人们悔改和禁食的原因清楚地记载在第2章14节中。在那里我们听到这些话:

「或者转意后悔….也未可知。」(约珥书第2章14节)

约珥确切地知道只要他的预言没有完全地应验,神的子民寻求神的赦免总是好的,因为没有人知道神对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会作出怎样的回应。

这些「谁知道?」的回应教导我们怎样了解旧约信徒。旧约信徒不认为先知的预言注定了他们的命运。相反地,他们总相信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特别是偶发的祷告,能够对预言应验的方式作出重大的影响。


双重的反应

「谁知道?」这个回应引导我们对旧约先知书的目的有更宽广的理解。先知预期和盼望人们对他们的预言作出两重相连的回应。一方面,先知们知道只有在子民不顾预言的警告,继续背叛神的情况下,审判就必然会发生,更不用说情况有可能会变本加厉。同时间,当先知宣告神决意要叫约章审判临到背叛他的子民身上的时候,先知希望神的子民在盼望中回转到神那里,这样审判也许会被除去。悔改和信靠耶和华是避免神审判的唯一盼望。另一方面,当先知赐下祝福的预言的时候,他们同时也要希望能够从听众身上激发回应。他们肯定公开地背叛神的态度,有可能叫他们得不著预言的祝福,反而会以审判作为代替。但是,对神持久不变忠心的生活,必定会带来应许的祝福。

简单地说,先知宣告审判和祝福的预言去鼓励听者寻求免去审判,并且以他们的行动加速神祝福的临到。这样,先知预言的主要目的不是作预测,而是去激发神的子民去服侍神。


六、总结

我们在这一课中看过了四个有关预言的目的题目。第一,我们谈到神在历史中的主权;然后是预言和偶发情况;第三是预言的确切性;最后我们看了预言的目的。我们在这一课中所谈到的概念是理解旧约先知书的基本概念。旧约先知不是在预先讲论历史,更不是为了叫人知道将来要发生什么事。他们是要激发人们寻求神的恩慈,好叫他们能够避免神的审判,并且得著神的祝福。当我们读旧约先知书的时候,我们必须也被激发,去寻求神的祝福,避免他的审判。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