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有个年轻人带他的朋友去听一个新音乐家的演奏会。他跟他的朋友极力保证说:"你一定会喜欢这个人的!”
他的朋友问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那个年轻人激动兴奋的回答:「他跟你以前听过的那些人都不一样!你会很惊讶他是何等的与众不同!」
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我们所欣赏,敬佩的人,其实和其他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我们大多都不会去注意他们的这些共同之处,而是特别景仰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对于 上帝也存有类似的心态。每个忠心跟随基督的人都因着 上帝的所是和祂的所为而尊崇,敬拜祂。然而常让我们心灵赞叹不止的,就是 上帝何等荣美,与祂的受造物是多么的不同。
这是我们相信 上帝这个系列的第二课,这个系列主要是探讨系统神学里的 上帝论。这一课的题目是: 上帝何等独特。在这一课里,我们要着重于神学家所谓的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使得 上帝何其荣耀,与祂的受造物截然不同。
在第一课里,我们对 上帝属性的定义是:
上帝本质的特性透过一些历史上的显现而表露出来。
上帝的属性就是祂本质的特质,不具有那些特质,祂就不再是 上帝了。
我们也谈过,神学家通常把 上帝的属性分成两大类,一个是可传递的属性,就是受造物能有限度的分享 上帝本体的那些特质;另一个是不可传递的属性,是 上帝不能和受造物分享的那些属性。这一课,我们主要是探讨第二类,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那些奇妙特质使得祂有别于祂的创造。
当我们谈到 上帝是谁,还有《圣经》如何启示 上帝时,我们是在讨论 上帝的属性,人们把那些属性分成可传递的,就是那些和我们类似的特质;还有不可传递的,就是让 上帝与我们有别的特质。这些特质为何重要?因为那让我们认知到 上帝是何等独特。当我们想到「自存性」这个词语时,那意思是唯有 上帝能让祂自己存在。换句话说, 上帝不用倚靠任何人与事,对比之下,我们却是仰赖祂才能存活;这个事实让我们意识到, 上帝与我们的差异, 上帝那些可传递和不可传递的属性,帮助我们知道 上帝的独特性,认清楚为何 上帝是 上帝,而我们不是!
——文森特·白寇特博士
在 上帝何等独特这一课里,我们把祂有别于受造物的属性分为两个主要部份。首先,我们要探讨鉴别的过程,我们如何确认,识别,定义 上帝那些不可传递的属性;第二,我们要讨论整合的过程,我们如何将关乎这些 上帝属性的信念,和对 上帝其他属性的认知,集结整合起来。让我们先来看如何鉴别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
有许多方式可以用来鉴别 上帝的这些属性,不过目前,我们只提出三个关键议题。第一,我们要探讨达成这个目标的《圣经》基础;第二,我们要谈福音派基督徒对于这些议题的神学派别;第三,在定义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时,我们将专注于需要留意的《圣经》视角。让我们来看鉴别这些 上帝属性的《圣经》基础。
当我们将 上帝的本质与受造物的特质对比时,普遍启示给我们许多感悟,让我们看到 上帝那些不可传递的属性。中世纪的学者称此为 via negationis 「否定之道」。然而,当我们思考普遍启示时,会发现 上帝在历世历代更赐下特殊启示,来引导祂的子民。现今,身为基督的门徒,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尽一切所能,必须把对这些议题的信念建立在《圣经》教导这特殊启示的基础之上。
我们在上一课提到,在教父和中世纪时期, 上帝论深受古希腊哲学里神观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强调 上帝是超越一切,因此祂全然不涉入历史。在这样的影响下,基督徒神学家几乎从《圣经》的每一页看到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但是,在现今时代,许多有影响力的重要神学家,甚至一些福音派学者,已经转离这些古希腊哲学观点,他们不强调 上帝的超越,而是着重于祂的临在性—就是祂介入历史。为此缘故,许多真诚的基督徒因此淡化,甚至否认《圣经》所揭示的、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的传统教义。因为对这些问题的疑惑,我们要指出《圣经》一贯对于 上帝的基本观点。我们要记住,《圣经》作者和人物经常会提到 上帝是无可比拟的,祂是至尊,无与伦比。例如,列王纪上8章23节。所罗门在献圣殿时,如此称颂 上帝:
耶和华——以色列的 上帝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的!(列王纪上8章23节)
注意在这里,所罗门称颂 上帝的无与伦比,天上地下没有其他神可与 上帝相比。而诗篇71篇19节;86篇8节;还有89篇6节,都有类似的称颂。此外,撒母耳记下7章22节,大卫也如此说道:
主耶和华啊,你本为大 没有可比你的;除你以外再无 上帝 。(撒母耳记下7章22节)
我们在此看到大卫谈到 上帝的无与伦比,显示了祂的至高为大。大卫说, 上帝本为大,没有可和祂相比的;但是他也宣称祂是主耶和华,或是Adonai Yahweh,除了 上帝以外再无 上帝。大卫这样的宣称,显示 上帝的无与伦比使得祂就是 上帝,其他的经文,例如以赛亚书40到46章,还有约伯记40和41章,也有同样描述。
这些和其他类似的经文确立了《圣经》的基础,在探讨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时,这些章节显示《圣经》一贯的教导, 上帝是超越所有祂的创造物。当今对于 上帝论的这个层面,有些人对此存疑,有些则极力淡化它的重要,但是《圣经》持续显示 上帝无与伦比。祂的至高无比让我们需要认知, 上帝是如何有别于祂的创造。
我们谈过鉴别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的《圣经》基础,现在要来探讨第二个议题,现今福音派对这些问题的神学派别。
对于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圣经》并没有给予我们一个完整而权威性的编目,《圣经》只是在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传递这些教导。因此,要辨认、识别这些神圣属性,就像从《圣经》各处找出不同形状和色调的碎片,然后要组合成错综复杂的彩色玻璃窗。你可以想象,要辨认这些形状和色调,再加以整合,分类,是何等复杂的过程。因此,尽管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观点,我们也不必惊讶,福音派学者在对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的探讨,会列出不同的清单。
我们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谈神学派别,但是为了方便起见,让我们来看更正教会不同支派的三份历史文献。首先,我们要回顾《奥格斯堡信条》。第二,我们要研究《比利时信条》;第三,我们将看看《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让我们首先来看写于1530年的《奥格斯堡信条》。
上一课,我们注意到路德的《奥格斯堡信条》的第一条如此总结 上帝的属性:
有一位神圣的本体,他被称为 上帝,他就是 上帝;他是永恒的;没有主体,没有部分;具有无限的能力、智慧和良善。
正如我们看到的,这个信条讲到六个 上帝的属性,虽然是简化的描述,不过,能力,智慧和良善通常被归类于 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就是祂的受造物,特别是人类,在受造的范围里,能和 上帝共享的一些特质;而永恒、没有主体,没有部份,还有无限,则是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也是 上帝有别于受造物之处。
我们记住《奥格斯堡信条》所列的这些不可传递的属性,让我们来看福音派的神学派别里的第二个文献,写于1561年,改革宗的《比利时信条》。
《比利时信条》的第一条是这么写的:
只有一位单纯的灵体,我们称之为 上帝 祂是永远存在、无法测透、眼不可见 、永不改变 、无限、全能、全智、公义、良善与众善之源。
《比利时信条》是根据耶稣在约翰福音4章24节的话,说 上帝是灵体的存在,并且也用了十个词语来形容 上帝,虽然这也是简化的形容,但整体来说,神学家把全能、智慧、公义、良善等归诸于可传递的属性,因为我们在受造范围里和 上帝共享能力,智慧,公义,和良善。而单纯——意思是 上帝不能被分割成几个部份,永远存在、无法测透,意思是我们无法全然理解 上帝,眼不可见、永不改变,就是不会改变,还有无限,都归诸于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
就辨识 上帝属性的神学派别,我们已经看过《奥格斯堡信条》和《比利时信条》所提到的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重要文献,就是写于1647年,清教徒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四题的问答是
上帝是谁?
小要理的回答是:
上帝是灵:祂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诚实,都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无改变的。
小要理问答描述 上帝是个灵之后,列出十个神圣特质。后面我们会看到这些特质的复杂性,不过通常而言,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和诚实是可传递的属性;而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无改变,则是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
就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这三份文献列出的也不尽相同。这三份都提到 上帝是永恒和无限,但只有《比利时信条》和《小要理问答》讲到 上帝是灵体或是灵,也讲到 上帝是永不改变或 不改变的。只有《奥格斯堡信条》讲到 上帝没有主体,也没有部份。只有《比利时信条》 讲到 上帝是单纯,无法测透和眼不可见。
从这些比较中,我们看到福音派是以不同方式描述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不过这些清单实质上有多少差异呢?
神学生初次看到福音派学者用不同的词语描述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时,通常以为我们基督徒对于 上帝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在系统神学的每个层面,的确我们当中的这些差异通常代表着各自在突出不同的神学重点。不过整体而言,对于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所列出的这些清单,其中的差异只是在些稍微不同的用词。我们是在《建立系统神学》 这个系列课程中,更加仔细谈地谈论到这些神学专业用语。目前就我们的目的而言,可以简单来说:虽然忠诚的基督徒们采用了不同的神学词汇用语,描述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然而就我们对 上帝的认知或信念而言,这些罗列的清单实质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我们前面谈到,《奥格斯堡信条》讲到 上帝是没有主体,虽然《比利时信条》和《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没有这样的表达,但还是传递相同的信念。《比利时信条》讲的是, 上帝是灵体,是眼不可见的,而《威斯敏斯特》则认定 上帝是灵,因此是没有形体的。
《奥格斯堡信条》也谈到 上帝是没有部分,《比利时信条》则是描述 上帝乃是单纯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单纯」的古老用法,其含义是「不可分割」,或是「没有部分」;而《威斯敏斯特》则是以 上帝是无限来涵盖这个属性。 上帝没有部分,因为祂的属性是没有界限的。
同样的,《比利时信条》讲到 上帝是无法测透的,而《奥格斯堡信条》和《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则是用无限这个词语来隐含 上帝的这个属性,因为 上帝的心思是无限的,我们无法全然理解祂。
显然,神学家们虽然以不同方式来论述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但是,如同我们讨论的那样,大家对于 上帝的信念并没有显著不同。因此,我们应当总要越过这些用语上的不同,而着重于它们所要表示的观点或信念。
当神学家或是一群信徒聚集讨论,试着要设定让教会使用的信条,以表达教会的信念和神学立场,他们其实在试着讨论着同样的现实,看他们是否有共同见解。结果他们或许会有选择不同的表述。想想看,如果我们要描述 上帝,我们知道祂是一本质,又是三个位格,而且 上帝有许多不同属性。对于这么庞大而重要的一位,我们会用不同词语描述,这并不该是令人诧异的事。我们需要的是去探究这些话语之下,人们试着要表达的真义,并且加以比较。有时两组人使用同样词语,却描述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困惑了。因此我们不能只是把词语列出来,而是要试着探究话语之下,那些神学家,或是那些信条的作者们试着要描述表达的,将那些词语的真义加以比较,查看其中的异同。我们这么探索之后,通常会发现其中的差异没有我们原先认为的那么大,因为这些信条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和基督的作为为根据,即使他们用不同词语描述同一现实,他们的目标仍然是那个真实现实。
——提姆·桑斯伯里博士
当我们知道其他有些词语也被用来描述 上帝的这些属性时,这样的探索尤其重要。例如,福音派学者通常谈到 上帝的全在, 上帝乃是无所不在;还有 上帝的全知, 上帝是无所不知;以及 上帝的全能,祂是无所不能。许多神学家也谈到 上帝的自存,就是 上帝的自给自足,独立于祂的受造物之外;还有 上帝的主权,祂全然掌管所有受造物。当然这些教义在一些细节上人们会有些差异,但是整体而言,用词的不同并不代表这些有见识的福音派神学家们之间,存在重大的意见分歧。
上帝有别于受造物,我们已经谈过鉴别此特质的《圣经》基础;也谈到就 上帝论的这个层面,福音派学者的神学派别,现在我们要来探讨那些广泛的《圣经》视角,帮助我们更充分的来定义 上帝的这些属性。
列出一份清单,形容 上帝如何有别于受造物是一回事,按着《圣经》许多相关的教导,鉴别这些词语又是另一回事。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本是基督教神学里最抽象的观念之一,结果就是,基督徒对于这些词语的定义经常会偏向极端。如同我们将会看到那样,对于解读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 我们若真希望要避免陷入各类严重的误解,就必须思考《圣经》里关乎 上帝不同范围的观点。
我们要以两个方向来探索《圣经》视角的幅度。首先,在阐明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时,我们要查看《圣经》如何着重于 上帝的超越性;其次,我们要探讨《圣经》所教导的 上帝的临在性。让我们先来看《圣经》如何教导 上帝的超越性。
超越性这个词语带着在上面,超过等概念,因此,当我们谈到 上帝的超越性时,我们脑海里的图像是, 上帝的伟大,超乎人之上;所谓 上帝的超越性,就是在形容祂的本性。 上帝不是一个偶像,不是受人类操控摆布的神祗;我们接纳祂就是 上帝,是配得我们敬拜尊荣的。以赛亚曾喊着:「圣哉!圣哉!」这位极其伟大的 上帝,创造之主,时空的主宰,远超乎祂所创造的万物,不会受人类操控的——超越,就是 上帝固有的本性。
——乔什·穆迪博士
简单的说,当我们谈到 上帝的超越性时,意思就是 上帝不受限于祂为受造物所设定的界限。祂是远超乎一切的受造之上。每份信条标准罗列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都是依据《圣经》教导的关乎 上帝的超越性。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就以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的第四问为例,作简要说明。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列出三个不可传递的属性,以此描述 上帝的超越性。它告诉我们 上帝是无限的,永恒的,和不改变的。让我们首先来看,《圣经》如何教导 上帝是无限的。
无限的. 许多基督徒可能会很惊讶,《圣经》里找不到「无限」这个词语。它是一个哲学术语,用来描述以不同方式表达而遍满《圣经》各处的一个观念。翻译成无限的这个英文字,是源自两个拉丁字,第一个是immensus,意思是不可计量的,或是不可数算的;第二个字是infinitus,意思是无穷尽的或是无限制的。因此,当我们形容 上帝是无限的,意思是 上帝与受造物刚好相反,祂是不可计量,无法数算,没有穷尽,无法限制的。简单来说: 上帝的属性是没有极限的。
《圣经》有些经文以不同的表达,很明确的讲到 上帝是无限的。例如,列王纪上8章27节,所罗门王如此宣告: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 显示 上帝不被任何空间所限制。还有罗马书11章33节, 保罗讲到 上帝的知识和智慧无可限量,如此赞叹: 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另外诗篇139篇6节 谈到 上帝是如此伟大,这样的知识奇妙 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类似这样的经文都清楚表明,无限就是 上帝的属性。
上帝的无限,意思就是 上帝的无穷无尽。我们是活在时空的领域里,我们的生活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动而有进展、变化。即使就这两个座标的抽象概念,我们也不容易讲清楚。因此,讲到 上帝的无限,我们试着要表达, 上帝不像我们是受制于时间和空间。为此,说 上帝的时间存在,或是空间存在,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类别划分。不过,我们是在用话语表达一个超乎我们经验之上的实际景况,那实在很难说清楚。总之, 上帝的无限,就是说 上帝不像我们那样的受到限制,祂超时空。
——理查德·林慈博士
除了讲述 上帝的无限,以此肯定 上帝的超越性,《圣经》也直接指出 上帝是永恒的,这个抽象的观念。
永恒.中英文里永恒这个字,是译自《圣经》的,「ad」, 「olam」, 有时用 「natsach」 来自希伯来文旧约的几个字,或是「aion」,「aionios」 来自希腊文旧约译本,或七十士译本和新约的词。这几个词语也用于创造的许多方面,但是并不等同于用来描述 上帝,因为创造是暂时的,在许多方面受限于时间,但是 上帝乃是恒久的,祂的属性不受制于时间。
有一些经文谈到 上帝永恒性的不同层面。例如,提摩太前书1章17节,讲到 上帝是永恒的统治者,经文是如此用词:尊贵、荣耀 永世的君王、独一的 上帝,直到永永远远。 还有启示录4章8节,称颂 上帝是永恒的,天上的活物都称呼祂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此外,彼得后书3章8节讲到 上帝超越全部历史,因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这类的经文清楚显示 上帝的属性是永恒的。
《圣经》经常谈到 上帝是永恒的,意思就是从永远到永远,无时无刻 上帝都存在。受造物却不是永恒的,受造有起头,所有宇宙万物都有起头, 上帝从无中造出天地,但祂却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点,祂是永远长存——即他是从亘古到永远的。因此,永恒本就是祂的属性,无论过去或是未来, 上帝没有一刻不是恒在的。
——保罗·拉贝博士
《圣经》表明 上帝的超越性,不但描述 上帝是无限而永恒,也清楚显示 上帝是永不改变的。
永不改变.有不少经文谈到 上帝是不改变的。希伯来文的动词「shanah」,意思是改变;另一个动词「nacham」,意思是改变个人心智。而新约的希腊字 「parallage」意思是改变或是变化。一般的经验和《圣经》都清楚显明万物在某些程度上,都是会改变的,但是用这几个字描述 上帝时,却是要凸显祂的有别于受造物。按着《圣经》, 上帝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玛拉基书3章6节, 上帝清楚的说祂是不改变的。这节经文里, 上帝以祂的恒久不变,对比以色列人在信赖委身上的不稳多变。祂如此说道: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民数记23章19节,将 上帝与人类对比,如此描述: 上帝非人 必不致后悔。 还有雅各书1章17节,雅各向他的读者保证 上帝的始终如一,他如此写着:众光之父 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这类的经文描述 上帝是不改变的。
上帝不会改变,《圣经》多处如此显示,但最明显的,莫过于这节经文:「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圣经》清楚说 上帝是不改变的,虽然它描述一些事情好像有所改变。例如, 上帝的律法,《圣经》并没有提到说,随着时间过去, 上帝降低祂的标准,好像祂看着人类,随着数千年过去,于是叹息说:「好吧!我知道他们是不完美,不过,至今,我确知他们实在不完美!所以他们没必要按着相同的标准来生活!」 上帝不会有这样的改变,祂在西乃山对摩西说的,和祂在《圣经》里一贯表达的,始终如一。我们的生命依然要达到祂的标准,如果不是因着绝不改变的福音信息的话,这实在是令人害怕的要求。福音的信息乃是, 上帝始终爱祂创造的万物,特别是爱人到一个程度,祂来到世上改变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不至于被永远逐放到地狱,而是可以和祂在天上永远活着。 上帝的不改变性,在某一方面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警告,而另一方面也是极大的安慰。
——杰弗瑞·摩尔博士
当我们思考普遍启示和《圣经》时,实在难以否认在这三方面, 上帝都超越祂所创造的万物,受造是有限的,而 上帝是无限的;受造是暂时的,而 上帝是永恒的;受造是会改变的,而 上帝是永不改变的。
不过,在此我们也要小心。无限,永恒,不改变,这些词语都非常抽象,因此很容易被曲解。例如,许多初学神学的人会陷入极端,他们会认为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好像形成一个无法穿越的障碍,隔在 上帝和受造物之间;尽管《圣经》和系统神学对此的教导正好相反,但是有些人就只是看到 上帝的超越性,认为既然 上帝是无限,永恒和不改变的,祂也不会真的来到有限、短暂和变化的世界里,并且参与在其中。
好比说,许多人如此争辩,既然 上帝有无限的知识,因此祂绝不会查究世上的状况;但是《圣经》所描述的经常不是如此。例如在创世记18章20和21节, 上帝差遣天使去调查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
同样的,有些人认为 上帝既然是永恒的,祂绝不会等着回应人类的顺服与否;然而祂其实常如此行,例如申命记8章2节告诉我们, 上帝忍耐等候,直到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没有通过种种顺服的试验,祂才审判他们。
此外,许多人认为, 上帝既然是不改变的,祂也不会回应人们的祷告。可是《圣经》到处记载 上帝回应人们的祷告。例如,出埃及记32章14节, 上帝在西乃山脚宣告祂要毁灭以色列人之后,祂又回应摩西为百姓的代求,忍耐的不灭绝他们。
因此,这些福音派学者们如何将他们对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的观点,与《圣经》对此的教导融合?遗憾的是,他们经常把《圣经》里 上帝与受造物互动的描述当作只是「表面如此」。按他们的观点, 上帝不是真的自己介入受造的世界,只是给人有这个印象而已。但是,当我们解读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会削弱祂介入受造世界的真实性时,我们就直击《圣经》信仰的核心。《圣经》里,有什么比 上帝全然真实的介入有限短暂而多变的受造界更重要的事实?对我们而言,有什么比 上帝与我们互动更重要的真理?
对于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要避免这些严重的错缪,我们需要全面明了 《圣经》视角涵盖的范围。我们已经探讨了《圣经》指证的 上帝的超越性,现在来看《圣经》如何证实 上帝的临在性。
整体而言,「 上帝的临在性」就是 上帝参与受造物的领域。事实上,《圣经》对于 上帝介入参与世上事务的描述,远多于谈到祂的超越性。我们看到《圣经》多处提到 上帝的历史彰显,就是随着《圣经》历史的展开, 上帝亲身介入其中。《圣经》对于 上帝有许多描述,那些字句显示 上帝不同的名字和称号,提到无数对 上帝的隐喻和直喻,还报导祂的一些作为。在某些情况下,《圣经》着重于 上帝的短期历史显现;在其他情况下,《圣经》则显示 上帝的长期历史显现。《圣经》描述 上帝在天上和世上的各种活动,显示祂与灵界和物质世界,与大群人或是小群人,与家庭或是个人等,彼此之间的互动。
遗憾的是,有些好意的基督徒却曲解《圣经》中所强调的 上帝临在性。他们认为 上帝与受造物之间的互动,乃是否定了祂的超越性;有些人对此的观感更极端,但无论如何,他们都着重 上帝的临在性到一个程度,以致他们否认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
例如,他们断定 上帝是有限的,因为祂会发问,表达挫折感,也没有马上制裁邪恶。有些神学家认为 上帝不是永恒的,因为祂会等到对人试验后才采取行动,祂施与救赎,也威吓要惩罚。这些神学家推断 上帝是多变的,因为祂回应祷告,生发怜悯,修正指引的准则。他们的这些观点认同 上帝的临在性,却否定 上帝的超越性。
但是否定 上帝是无限,永恒和不改变的超越性,也是直击《圣经》信仰的核心。如果 上帝的能力受限,我们如何能确保 上帝的旨意不会落空?如果 上帝受制于时间,我们如何能确定基督已经为我们赢得永远的救恩?如果 上帝多变,我们如何能证实 上帝的应许是可信的?认定 上帝的临在性,就是祂全然介入历史,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确认《圣经》对于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的教导。
要明白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我们必须坚定相信《圣经》对于 上帝的超越性和临在性的全面观点。这并非容易的,因为要探测 上帝的奥秘,我们很快就会触到能力的极限。当我们探讨一些艰难的议题,例如三位一体,或是基督的神人二性,我们就会面对现实真相,发现 上帝实在超乎我们所能领悟的。但归根结底,《圣经》呼吁我们既要相信 上帝的超越性,又要相信祂的临在性。我们持守的立场是拥抱两个全然的现实: 上帝有全然不可传递的属性,同时祂也全然与祂的受造物互动。
诗篇115篇3节如此总结《圣经》的这个观点:
我们的 上帝在天上,都随自己的意旨行事。(诗篇115篇3节)
这节经文谈到 上帝的超越性,祂是在天上,以这个事实为依据,我们得以确保「祂能随其意旨」在受造界行事。
上帝是无限的,这个奥秘并非意味着祂不介入有限的空间领域。从《圣经》视角看,正因为 上帝是无限的,所以祂能够按祂的意愿,全然介入有限的空间领域。
上帝是永恒的,这不意味着祂在时间之外,祂的永恒性使得祂可以用各种方式参与时间领域的活动。
上帝是不变的,这并非意味着祂在变动领域之外。正因为 上帝的不变属性,使得祂能够随祂的意旨,介入变动的受造界,与之互动。
因此,我们若是要适当地认知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一定要同时相信《圣经》对于 上帝超越性和临在性的整全教导。
神学家不只谈论 上帝的超越性,祂是何等崇高;也谈到 上帝的临在性,祂的同在何等可亲。 上帝是很亲密的介入世上的事务,和我们非常相近。我们在耶稣身上尤其看到这个真理。祂是道成肉身,不可见的 上帝之子成为可见之人的样式,实际来到人类生活中。我想,我们也在圣灵亲密的同在里,体会到 上帝的临在性。这实在是 上帝本性的诸多奥秘之一,祂是超越的,高于我们之上;也是临在的,与我们非常相近。
——菲利普·莱肯博士
我们谈过 上帝有别于祂的受造物,以及如何鉴别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现在要来探讨这一个课的第二个主题: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与祂其他属性的整合。
系统神学家惯于把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和可传递的属性加以区别划分,但是许多人质疑这样的区分有何作用。《圣经》并没有把 上帝的这些属性归类划分,事实上,就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圣经》的作者们描述 上帝所有属性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若想知道 上帝怎样有别于祂的受造物,我们就需要看到在祂所有属性上,都与我们有别;换句话说, 上帝的超越,无与伦比,不仅是在一些属性上,而是祂本质的每个层面都是如此。
我们要以三个步骤来探讨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与可传递属性的整合。首先,我们要思考 上帝属性整合的《圣经》基础;第二,我们要看福音派对这些议题的神学派别;第三,我们会探讨,要整合 上帝所有属性,《圣经》视角的幅度。让我们先来看整合 上帝属性的《圣经》基础。
整合 上帝的属性,是和长久以来基督教信仰 上帝的单纯这个教义一致的。 上帝的单纯不在于祂是容易理解的;神学家谈到 上帝的单纯,意思是 上帝的本质不是合成体,乃是无法分割的。就如奥格斯堡信条第一条讲的, 上帝是没有部份;而比利时信条的第一条也谈到 上帝是一位单纯的灵体。
单纯这个教义在几个世纪以来倍受争论。这教义并非意味着 上帝没有性情,没有动静,没有活力,没有特质;也不是说祂的简单,是没有其他属性,类似柏拉图式的存在。它的意思是, 上帝是整全的,无须添增自外之物。祂也不是合成体,好像一些神学家认为的,是许多部份集成的。《圣经》说, 上帝是灵。灵,按定义说,就是整全的,非合成或是复合,也不是多神聚合。当然,这个教义让我们非常欣慰,因为 上帝是如此纯净, 不是各物混合集成的。因此 上帝的单纯,不表示祂没有性情,意念或是爱心,乃是说, 上帝并非不同部份聚合而成,祂就是纯净的灵。
——威廉姆·埃伽博士
在教父和中世纪时期,古希腊哲学对于知名基督教神学家的影响,使得他们很容易确认 上帝的单纯这个教义。古希腊哲学的神观,强调 上帝的绝对一致或是一体。这样的背景导致释经学者很敏锐的注意到《圣经》的这个主题。但是在近代时期,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已经式微,一些知名学者于是质疑《圣经》是否有教导 上帝本质的单纯或是一致,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出这个教义的《圣经》依据。申命记6章4节,摩西著名的话语,常被用来支持 上帝单纯性的理念。经文如此说道: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 上帝,是独一的主。(申命记6章4节)
现代的翻译版本对此有几个翻译:主我们 上帝是独一的主,主是我们 上帝,主是独一的,或是主是我们 上帝,唯独主。
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节经文谈到 上帝的单纯,他们认为这经文只是呼吁以色列人要专一服事耶和华,而不能拜其他神明。但是主是独一的这个传统翻译,隐含着 上帝本身的一体或是一致。虽然希伯来文法支持这两个可能,但我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摩西的意思是后者。
就传统的翻译,我们有许多可说的,但仅此一点也足够表明:在申命记里,摩西呼吁以色列人要忠于 上帝,转离其他的异教神明。我们知道,有时以色列人会受诱惑而悖逆,彻底拒绝 上帝,转而拜其他国家的神明。但更常有的现象是,以色列人陷入宗教融合兼并的情况,把其他国家的异教神明并入他们自己的信仰里。这些国家称他们的神明,例如巴力,亚舍拉,或其他的神祗,都是用复数,因为他们认为神明是可以分割到不同地方,他们在某个地方以一个方式确认这个神明,在另一个地方又用另一种方式确认。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摩西教导以色列人只能在 上帝指明的地方敬拜祂,不像其他国家的那些神明, 上帝不能被切割成几个部份,分属不同地方,因为主耶和华是独一的。按这个意思,申命记6章4节确立了关乎 上帝单一纯净的基督教教义,也就是 上帝不能被分割成数个部份。雅各书2章19节按字面的翻译,雅各证实申命记6章4节的这个真理。他如此说道:
你信 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雅各书2章19节)
雅各不是这么写:你信有这么一位 上帝,如同一些翻译所用的字眼;而是直白的写:你信 上帝只有一位。以此,雅各证实申命记6章4节所教导的, 上帝的单纯,乃是一体、一致的。
上帝的单纯性,这个《圣经》教义对于 上帝论有许多隐含的意义,在探讨 上帝属性的整合时,这个教义确立了《圣经》的根据; 上帝的属性不是 上帝的不同部份,而是祂的本体彼此关联的特质,是全然一致融合的。
我们记住 上帝属性的整合所依据的《圣经》基础,现在来探讨第二个议题,在处理 上帝可传递和不可传递属性的整合时,福音派的神学派别。
之前在此课中我们谈过,即使福音派神学家采用不同方式总结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其间仍然有许多一致性。从许多方面来说,在对于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和可传递属性的整合上,情形也是如此。福音派神学家们是以不同方式来表达两种属性的整合,然而,在不同程度上,他们仍然相当一致性地确认,整合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和可传递属性的价值。
要探讨福音派之间的神学派别,让我们再来看之前提到的三份文献。首先我们要查看《奥格斯堡信条》,然后我们会看《比利时信条》,接着,我们要花一些时间探讨《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让我们先来看《奥格斯堡信条》。
你应该还记得《奥格斯堡信条》的第一条是这么描述 上帝的:
永恒的;没有主体,没有部分;具有无限的能力、智慧和良善。
之前我们说到,永恒,没有主体,没有部份,无限通常是和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有关,因为祂在这些方面有别于受造物。后面三个名词,能力,智慧和良善通常被认为是可传递的属性,因为我们在受造的程度上与 上帝共享这些属性。
不过我们要注意,信条并没有把这些类别全然分开,它不是简单的讲到 上帝的能力,智慧和良善;而是在前面加上无限的这个形容词,或是拉丁文的immensus。按照拉丁文法,这显示 上帝的能力,智慧和良善都是无限的。
事实上,《奥格斯堡信条》是透过无限,也就是 上帝的无所限制,来看祂的能力,智慧和良善;也因此,《奥格斯堡信条》是把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和可传递的属性全然地加以融合。
就神学派别对 上帝属性的处理,我们可以把《奥格斯堡信条》的第一条和《比利时信条》相比。
《比利时信条》如此描述 上帝:
永远存在、无法测透、眼不可见、永不改变、无限、全能、全智、公义、和良善。
我们之前提到,永远存在,无法测透,眼不可见,永不改变和无限是归类于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而后面四个则通常归诸于 上帝可传递的属性。但是我们注意到这后面四个属性并不只是简单地列出能力,智慧,公义和良善;中英文的翻译可能没有表达清楚,但是原本法文有加上一个词语tour puissant,意思就是「完全的、或全然的能力」、即全能;而tout sage就是全然的智慧、或 全智。此外,这个形容词tout,也延用到「公义」和「良善」,因此我们可以更确切的翻译成全义和全善。
就如《奥格斯堡信条》,《比利时信条》也是透过 上帝的无限这个事实,来看祂的能力,智慧,公义和良善。虽然《比利时信条》用的字汇和《奥格斯堡信条》的不尽相同,我们仍然看出其间的相似性。
我们记住《奥格斯堡信条》和《比利时信条》这两个神学派别对 上帝属性的描述,现在要来看对于 上帝属性整合上描述较为深入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
你应该还记得,小要理问答的第四题是以此叙述开始:
上帝是灵。
然后接着列出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中文译本放在最后):
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无改变的
不过,《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不让我们单独分开思想这些不可传递的属性,而是说这三个都是真的属乎 上帝,
与祂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诚实都相互关联。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这样整合 上帝属性的方式有很多好处。首先,它用三个广幅的类别来总结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 上帝如何有别于祂的受造物?祂是「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无改变的」。而 上帝如何无限无量,无始无终,永无改变?《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是透过这三个视窗来看 上帝可传递的属性。 上帝在祂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诚实上都是无限无量; 上帝在祂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诚实上都是无始无终; 上帝在祂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公义,良善,诚实上都是永无改变的。事实上,《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是以系统化的探讨方式,将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与可传递的属性整全统合起来。
就 上帝可传递和不可传递属性的整合上,我们已经探讨了《圣经》基础和福音派的神学派别,现在要来思考这些议题的《圣经》视角。
这一课我们已经探讨的,都是要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上帝是怎样有别于祂的受造物? 如同前面说的, 上帝所有的属性,都让祂与受造物有别。《圣经》以许多方式向我们指出这个重点,在此,我们只能简略提到一些《圣经》的观点,但此议题的核心是:当我们思考《圣经》整个教导的方方面面,就会更加清楚地发现,其实 上帝所有的属性,不只是某些,都是不可传递的。
我们要顺着《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四题的问答来加以解说。之前提到,问答是把这些议题系统化处理,认为 上帝的无限无量,无始无终,和永无改变,都存在它所认定的 上帝可传递的每个属性里。
要知道《圣经》视角对于整合 上帝属性的幅度,我们需要思考小要理问答列出的七个可传递属性,让我们从 上帝的本性,或是存在开始。
就许多方面而言, 上帝的本性或是存在,是一个可传递的属性,能够与受造物分享。我们知道, 上帝所创造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实际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认清 上帝的存在和我们的存在,两者之间的基本差别,我们就无法明白 上帝存在的荣耀。我们的存在是有限,暂时和多变的,而 上帝的存在却是无限,永恒和不改变的。
传统的系统神学通常用两个主要方式来强调 上帝的本性与受造物之间的差别。系统神学家会谈到 上帝的无限和祂的全在。
一方面而言, 上帝无限指的是 上帝超乎受造物的存在是无限,永恒而不变的。在列王纪上8章27节,所罗门献圣殿时,他确认一个贯穿《圣经》的伟大神学前提,他说道: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 上帝的存在有别于所有受造物,祂不受限在受造物的领域里。受造物存在之前,祂就存有;现今祂也不受限,祂的存在是永恒的,超乎一切受造物的存留。
另一方面, 上帝的全在也 可被定义为祂存于受造的每个地方。系统神学家指出,不像受造物是局限于时空,而且多变, 上帝的本性是遍及各处。就如 上帝在耶利米书23章24节说的:我岂不充满天地吗? 相信 上帝的无所不在,是《圣经》信仰的基础,以致使徒行传17章28节,保罗同意希腊诗人说的: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其他一些经文,例如诗篇139篇7到10节,以赛亚书66章1节,还有使徒行传7章48和49节,都涵盖到 上帝的无所不在。
上帝无所不在这个教义的一个经典经文是在使徒行传17:24-28,经文叙述保罗在雅典,惊叹 上帝甚至能触及这些异教的外邦人。于是他关乎 上帝的讲论,是顺着如此思维, 上帝不只是犹太人的 上帝,也是普世所有人的 上帝,然后他扩及到整个广大的宇宙,所以 上帝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不论是异教徒或是犹太人。事实上,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 上帝,因为祂是无所不在的。另一段融会综合使徒行传17:24-28的经文是耶利米书23:23-24。经文指出人岂能摆脱 上帝而躲藏,也就是说,你或许能逃走却无法潜藏,耶利米说,因为 上帝是充满全地。
——陶德·曼格姆博士
除了 上帝的本性,小要理问答也确认 上帝的智慧是无限,永恒而不变的。
在许多方面, 上帝的智慧这个可传递的属性,是和 上帝理性的受造物分享的。但是不管我们拥有多少智慧,《圣经》和普遍启示都清楚显示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短暂而且多变;因此 上帝和受造物的许多差别之一就是祂的智慧是无限,永恒而不变的。
传统的系统神学家为了强调 上帝不可传递的智慧属性,通常会谈到 上帝的全知和祂的无法测透。
上帝的全知是说 上帝拥有所有的知识。约伯记37章16节讲到 上帝的知识全备。希伯来书4章13节讲到被造的没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的。还有诗篇33篇15节说道 上帝留意,或是明白,他们一切作为的。还有许多其他的经文都指出 上帝知悉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以此阐明 上帝的全知。耶利米书23章24节, 上帝如此问道:人岂能在隐密处藏身,使我看不见他呢?
上帝的无法测透也强调出 上帝不可传递的智慧属性。这个说辞不是说我们无法知道 上帝的任何心思,而是说,当祂启示我们时,我们可以知道一些祂的意念。然而, 上帝的智慧不可传递,意思是祂的意念无法全然理解。如同保罗在罗马书11章33节讲到的, 上帝的判断和踪迹,何其难测!何其难寻!约伯记11章7节反问人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 诗篇139篇6节宣告 上帝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类似的经文,例如撒母耳记上16章7节,历代志上28章9节,诗篇139篇1到4节,以及耶利米书17章10节都显示, 上帝与受造物的差异之一就是,祂的智慧是无限,永恒而且不变的。
上帝的智慧是超越性的意念,那些意念属于 上帝,存于祂里面,也是祂要与我们分享的。事实上,当我们就超越性来思想,那就是祂要我们生活的样式,不过那实在过于我们能理解,只有借着 上帝的恩典,我们才能达到那样的生活。我们需要 上帝超越性的意念,因此圣灵来住在我们里面,让我们不但能活出那样的生命,有那样的思考方式,并且能传述给其他人,说:这就是智慧之道。
——马太·弗瑞德曼博士
第三, 上帝不只是在本性和智慧上是无限,永恒和不变的,祂的权能也是如此。
《圣经》和普遍启示在许多方面都显明, 上帝的权能是一个可传递的属性,因为能力是祂和受造物分享的。然而即使是受造的最大权能也是有限,短暂而多变的。因此《圣经》清楚教导, 上帝的权能是不可传递的。
为了能够清楚表明 上帝的权能与受造物之间的对比,系统神学通常是通过 上帝的全能和祂的主权来表达的 。
从一方面而言,当我们说到 上帝的全能时,意味着 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例如,约伯记42章2节,约伯喊着:你万事都能作!诗篇115篇3节说道: 上帝随自己的意旨行事。耶利米书32章17节称颂 上帝说:在你没有难成的事。还有马太福音19章26节耶稣对祂的门徒保证:在 上帝凡事都能。
我们还必须加上一个重要的特质: 上帝的权能总是与祂其他属性相符。祂不会作一些与祂的其他属性相违的事情。例如,《圣经》清楚表明一些 上帝不能作的事情,我们知道 上帝不能撒谎,犯罪,改变,或是否认自己。一些经文,例如民数记23章19节,撒母耳记上15章29节,提摩太后书2章13节,希伯来书6章18节,还有雅各书1章13和17节都讲到这个真理。如果我们记住这个限定的话,我们可以确信, 上帝实在是无所不能,因为祂的权能是无限,永恒而且不改变的。
《圣经》的一些经文似乎显示有些事情是 上帝不能作的,那并不是真的讲到 上帝无所不能的真切意思。 上帝只作那些符合祂的本性的事情,而撒谎是与祂的本性全然不符的,因此有些事情 上帝不能作,但那正是全然行在祂的本性里。
——克里特·哈克斯牧师
另一方面,系统神学家就 上帝的主权谈到 上帝的权能是无限、永恒、不改变的。简单来说, 上帝的主权就是祂是全然掌管受造万物。
不同宗派的教会对于 上帝如何施行主权,掌管受造万物,有不同看法。我们会在之后的课程里探讨这些议题。目前,我们只简单提到,《圣经》教导 上帝以无限永恒而不变的权能掌管万物。历代志下20章6节 约沙法王如此宣告: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无人能抵挡你。 或是约伯记42章2节,约伯说的:你的旨意不能拦阻。在但以理书4章35节,尼布甲尼撒王也承认 上帝是「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祂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而按着以弗所书1章11节, 上帝的主权如此广博,祂是随己意,行做万事的,照着祂旨意所预定的。 还有罗马书8章28节向我们保证,即使在大试炼中, 上帝的主权依然施行,因为 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 上帝的人得益处。 这许多的经文都清楚表明 上帝的主权是无限,永恒、不改变的。
除了提到 上帝的本性、智慧、权能,《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也指出 上帝的圣洁也是无限,永恒、不改变的。
就许多方面而言,圣洁是 上帝可传递的一个属性,因为在某些层面上,这是与受造物分享的特质。《圣经》经常讲到一些地方,物品,灵或是人物是圣洁的。通常翻译成圣洁、神圣、或是成圣的《圣经》形容词是希伯来文的qudosh 或是希腊文的hagios,仅意味着隔开或是分开设置。不过普遍启示和《圣经》都清楚表明,受造物的圣洁是有限,短暂和会变化的,但是 上帝的圣洁却是无限,恒久且不改变的。
系统神学家对于 上帝圣洁不可传递的特质,最常提到的就是 上帝道德的圣洁。他们也强调 上帝所谓的崇高的圣洁。
一方面, 上帝道德的圣洁指的是祂与所有的邪恶分隔。诗篇92篇15节说道:在祂毫无不义。还有哈巴谷书1章12和13节如此宣告:我的圣者啊! 你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 上帝道德的圣洁是《圣经》信仰的根基,以致雅各怀着信心在雅各书1章13节写着: 上帝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
另一方面,《圣经》也谈到所谓的 上帝崇高的圣洁。这个词语显示 上帝与所有的受造物分隔,包括那些道德纯洁的受造物。
上帝道德的圣洁,和祂本体的圣洁,或是崇高的圣洁,之间的差别,可以回溯到圣洁的古老含义,或是基本意思,就是「分开设置」。 上帝与两样事物区隔,一个是祂与罪人是隔开的,祂是纯净的,未曾犯罪,祂是全然公义,因此祂与罪人全然分别,祂是道德上的完全,纯净,圣洁。另一个关乎 上帝的圣洁,是祂高于我们,与我们有别,有全然不同的性情和本体,是崇高圣洁的。祂的道路和意念都是高于我们,因此, 上帝是圣洁的,在本性和公义上是区别隔开的。
——但·韩得利牧师
以赛亚书6章3节非常鲜明的描绘出 上帝崇高的圣洁,撒拉弗喊着:
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以赛亚书6章3节)
在这段经文里,撒拉弗是侍立在 上帝宝座前,道德纯净的活物,以三次的圣哉,确认至高至圣的 上帝是值得敬拜的。类似的经文例如出埃及记15章11节,撒母耳记上2章2节,以赛亚书57章15节,还有何西阿书11章9节都显示 上帝崇高的圣洁。
除了 上帝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都是无限、恒久和不变的, 上帝的公义也具有这些不可传递的特质。
就许多方面,普遍和特殊启示都显示公义是可传递的属性,因为道德的受造物,特别是人类,可以是公正,公义的。 上帝的公义,常以希伯来语系的tsaddiq,或是希腊语系的dikaiosune来表达。我们通常将这些字翻译成公义或是公正。但人类的公义和公正都是有限度的,短暂而变化的;然而 上帝的公义或公正却是无限,恒久而不变的。
在《圣经》里, 上帝的公义属性,最常和祂在天上宝座的审判相联。彼得前书1章17节讲的,我们有一位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根据罗马书2章5和6节,在公义审判的日子 上帝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因为 上帝的审判总是正确的,所以在罗马书9章14节,保罗问道:难道 上帝有什么不公平吗? 然后他坚定的回答:断乎没有! 而在申命记32章4节,摩西也宣告:祂所行的无不公平 又公义,又正直。难怪在约翰福音17章25节,耶稣称呼祂的天父是公义的父。
系统神学家谈到 上帝的公义,着重于两个重点: 上帝公正的奖赏和祂公正的惩罚。
一方面, 上帝的本性是施行公正奖赏给义人,如同诗篇58篇11节讲的:义人诚然有善报,因为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断的 上帝! 而保罗讲到公义是赋予所有在基督里被称义的人,提摩太后书4章8节,他这么说道:「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 要赐给我的; 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虽然有时义人好像没有得到报偿,但是我们可以确信 上帝公义的奖赏,因为 上帝的公义是无限,恒久,而且不改变的。
另一方面, 上帝的本性是施行公正惩罚给恶人。帖撒罗尼迦后书1章6到8节,保罗坚持 上帝既是公义的 要报应那不认识 上帝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 还有使徒行传17章31节保罗呼吁人悔改,因为「 上帝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祂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 事实上, 上帝对罪公义的审判是《圣经》信仰的柱石。罗马书3章26节,保罗解释道, 上帝是公义的,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因为对那些相信的人,基督的赎罪已经满足公义的要求。这些经文都让人明白 上帝的无限,恒久和不变也显于祂公义的审判上。
顺着 上帝的本性、智慧、权能、圣洁、和公义,小要理问答也谈到 上帝的良善。
就许多方面而言,良善是一个可传递的属性,因为《圣经》经常提到创造是美善的。在创世记1章31节, 上帝看着祂所创造的,说一切甚好。保罗在提摩太前书4章4节也认同这点。一般而言,希伯来文的tov和希腊文的agathos 都表示赞同某个人或是事物,因此受造有许多层面是可以被描述为美善的。当然,受造的美善是有限度的,短暂而且会有变化。但是, 上帝的美善却是无限,恒久而且不改变的。
当《圣经》说 上帝是美善的,意思是祂是无限,恒久而不变地配得我们的赞同,赞赏。不过,说到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就是 上帝无需符合祂自身之外的任何良善的标准,因为祂自己就是良善的标准,就如《比利时信条》第一条所讲的, 上帝是良善的,并且本是一切良善的源头。
在系统神学里, 上帝的良善与一些熟悉的《圣经》教导有密切关联,目前我们就思考两个主要议题: 上帝直接的良善和间接的良善。
一方面,我们说到 上帝直接的良善时,想到的是 上帝所显示的良善,例如对受造物显出慈悲,怜悯,仁爱和忍耐。例如,诗篇34篇8节讲到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描述 上帝的慈悲乃是祂良善的明证。出埃及记33章19节 把 上帝的良善与祂的恩慈怜悯相联。在那里, 上帝对摩西说道: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 前经过 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 诗篇25篇7节如此说:求你因你的良善,按你的慈爱记念我。 描述 上帝的慈爱是发自祂的良善。
其他的经文,例如诗篇23篇6节;73章1节;145章9、15和16节,还有马可福音10章18节也都以不同方式描述 上帝的良善;但最直接表现 上帝无穷尽,恒久而不改变的良善,乃是祂对基督以及所有在基督里的人恒久的爱。以弗所书1章5到6节,保罗如此写着:
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份,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以弗所书1章5到6节)
这节经文的上下文所显示的,我们是因爱而得儿子的名份,这爱是 上帝在创立世界之前就赐给我们。 上帝赐给祂子民的恒久的爱,是在基督,在祂的爱子里。 上帝爱那些在基督里的人,那样的爱,是根植于圣父对圣子无限恒久而不改变的爱。
《圣经》多处谈到 上帝爱我们,祂以许多不同方式表现对我们的爱;而《圣经》也明确显示 上帝对我们至极的爱,是为我们差遣祂的独生子来到世间。约翰福音3:16这么说:「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上帝的爱,至极的表现在赐下祂的儿子到世上来救赎世人。但还不只如此,因为 上帝的爱也表现于祂赐下的儿子为我们所作的,祂的儿子来,要为我们的罪成为赎罪祭。事实上,不是我们爱 上帝,而是 上帝爱我们,差遣祂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成为挽回祭。这是何等激励我们!事实上,罗马书8章保罗提到这点,用这些话语鼓励我们,他说道:「 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 上帝以赐下祂的独生子,这个至极无上的方式,向我们显示对我们的爱,因此我们可以相信祂,也确信祂真的爱我们。
——布然敦·考威博士
另一方面,《圣经》谈到 上帝无限,恒久而不改变的良善属性时,也着重于 上帝间接的良善。在此,我们要记住, 上帝会借着一些暂时考验受造物的艰难和试炼,带出良善。相信 上帝良善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在受造界有邪恶的存在。但是《圣经》作者坚持认为, 上帝完全的良善会使得恶导致善。例如雅各书1章17节告诉我们,艰难的试炼是为我们的好处,因为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罗马书8章28节,保罗也对罗马的基督徒如此保证: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上帝的人得益处。
谈过与 上帝的本性、智慧、权能、公义、良善有关的《圣经》视角,现在要来看 上帝的诚实,这是《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提到的最后一个可传递的属性。
《圣经》和普遍启示在许多方面都清楚表明,诚实是可传递的属性。 上帝创造的理性和道德活物都能够真挚,诚实,可靠和忠信。 上帝的诚实,这个概念来自希伯来语系,与动词关联的aman,通常被翻译成确切,证实或是真实;或是来自chesed,通常翻译成忠信,或是慈爱。这个概念也来自新约希腊文的aletheia 和pistis,这些《圣经》词语表示出真实、诚实、可靠和忠信。 上帝的受造物考验表显这些特质,却只是有限,短暂而变化的;然而 上帝的诚实是无限,恒久而且不改变的。罗马书3章4节,保罗如此反思 上帝的诚实,这个无与伦比的特质:
上帝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罗马书3章4节)
整体而言,系统神学家以两个主要方式强调 上帝的这个属性。 上帝是真理的可信源头,还有祂是忠于祂的应许。
一方面, 上帝被高举为真理的可信源头。诗篇119篇43节,诗人说《圣经》是 上帝真理的话,而同一章142节,他确切的宣告你的律法尽都真实。诗篇25篇5节说,祈求 上帝要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 约翰福音8章32节,耶稣对祂的门徒解释,如果他们持守祂的教导,他们就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他们得以自由。 约翰福音16章13节,基督应许祂的门徒说 真理的圣灵 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 还有在约翰福音17章17节,耶稣向父 上帝祷告: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 在这些经文里,《圣经》清楚显示,当 上帝显露真理,那是全然可信的,因为祂的本性就是真实可信的。
另一方面, 上帝也是无限,恒久而不改变的忠实于,或是信守祂的应许。 上帝必然会达成祂所有的应许。当然在此我们要小心,《圣经》里有许多地方,看起来好像是 上帝给予的应许,其实是隐含条件的施予或是警告;如果这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 上帝的施予或是威胁就不会落实。但是,就如保罗在提多书1章2节写的:无谎言的 上帝,如果 上帝应许了,就一定会履行。民数记23章19节,诗篇33篇4节,希伯来书6章18节,还有许多经文都提到 上帝信实的履行祂所有的应许。因此我们不会惊讶,在启示录3章14节,以这样的话语描述尊荣的基督是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 上帝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
对于 上帝论的这个部份,我们只能探讨丰富 上帝属性中的一些要点,但是我们学习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时,《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让我们看到需要注意的《圣经》视角的幅度。我们看到《圣经》显示 上帝的无限,恒久和不改变,不是只存于几个方面,而是每个方面, 上帝本质的每个层面都无与伦比。因此在这个意义上, 上帝的每个属性都是不可传递的属性。
在这一课里,我们以两个主要方式探讨了 上帝何等独特,如何有别于祂的受造物。首先,我们探讨要如何鉴别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从《圣经》基础来辨识祂的属性,以及福音派在这个领域的不同神学派别,还有鉴别这些属性的《圣经》视角。我们也探讨了对 上帝不可传递的属性和其他属性的整合,就是从《圣经》基础,福音派里的神学派别,和《圣经》视角,等几个步骤来探求这些整合过程。
很多时候,跟随基督的门徒没有意识到,仔细思考 上帝一些不可传递属性是何等重要。然而,在基督教信仰里,我们相信 上帝有别于祂的受造物,其重要性影响到所有的教义,实践和心态。基督教教义的许多支柱乃是建立在对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有着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每天的生活也受这些真理的引导,而我们的态度,例如谦卑,信心,喜乐和对 上帝的敬拜,都深受我们对于 上帝论这个层面的信念所影响。掌握和明白《圣经》对于 上帝不可传递属性的教导,定能有效地装备我们在基督里每个领域的忠诚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