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高清 | 清晰 | 音频

加载中.....

一、介绍

在1919年,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乘火车旅行横贯北美大陆。他可算得上是个火车机车方面的权威,所以在一段路程中他打扮成一位工程师,亲自驾驶。在下一个车站,欢呼的群众寻找国王阿尔伯特,却找不到他。他们期望国王该有他应的样子,要按特定方式行事。所以,他们就认不出那位穿着法兰绒衬衫,带着铁路职工帽子的高个儿,其实他就是比利时国王。

从一个角度来看,马太福音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它是关于一位君王,就是耶稣犹太人的王的故事。但在,那时很多人认不出他,因为他看上去不像人们期望的样子,他行事也不像他们期望的方式。他确实是一位绝然不同的君王。

这是我们《福音书》系列的第二课,我们把这一课的标题定为「马太福音」,因为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一本福音书,马太福音上。

我们对马太福音的学习要分成三部分。第一,我们要来看马太写的这卷书的背景。第二,我们要探索它的结构和内容。第三,我们要看看马太福音的一些主要主题。让我们从马太福音的背景开始。


二、背景

许多人都问,「为何我需要知道《圣经》的这些背景情形?我只需读一本忠实的《圣经》译本,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我要说的是,没有背景情形,文本就成了你想要它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托词。问题在于所有的古代文本都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学、修辞和考古背景,而这些背景与我们当代的情形极为不同。有人曾经说过,「历史就像是外国的情形」。他们那时做法与现今不同。……过去与现在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要杜绝弄错时代——把我们当代所有假设一古脑地读到过去文本里的错误,最好办法就是仔细了解《圣经》的背景。(维瑟瑞顿博士)
当我们解读《圣经》书卷时,了解背景资料十分重要。比如谁是作者,历史情形是怎样的。这正是因为在作者写作书卷时,他们假设他们的读者群共享着的同样文化和思维方式,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读者们是能够了解他们所陈述的那些更加广泛的处境。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任务就是识别作者是谁,他有怎样的文化背景,好使我们从更加广泛的文化和历史中获取更加丰富的光照,以便填补这些假设和当时的状况。(詹姆斯哈密尔顿博士)

我们要分三步来讨论马太福音的背景。第一,我们要讲述马太是这卷书的作者。第二,我们要讲一讲马太原本读者。第三,我们要看马太写作的情形或处境。让我们首先来看这本福音书的作者这个问题。


作者

每次我们研读一本书、一封信,或者任何其他作品时,如果了解作者,会很有帮助。毕竟我们对作者和他的情况越了解,我们就越能做好准备来了解他看问题的角度和他写作的意思。我们研读《圣经》也是如此。我们对《圣经》的作者越了解,我们就越是准备好了来认识他们要教导我们学习的功课。所以,当我们来看马太福音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谁写了这卷书?」

我们要分两个阶段来看马太福音的作者。首先我们要证明传统观点,就是这卷书是使徒马太写的,他是耶稣起初十二门徒中的一位。其次,我们要探索马太的个人历史。让我们从这卷福音书是马太写的这个传统观点开始。


传统的观点

我认为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说,马太,使徒马太,其实就是马太福音的作者,尽管某些当代的学者们对此持怀疑态度。首先,我们知道早期的教父们是疑心很重的。其实,这么说还不到位。他们是绝对地反对接受任何伪造作品成为真正的正典文本,让其成为默示的《圣经》书卷的一部分。……其次,有关马太福音的作者目前决不存在其他任何有说服力的传统。我们能有的唯一传统就是马太写了这本福音书。……第三,如果是因为其他缘故,而不是历史事实,早期教会想要将此卷福音书与某个人的名字联系起来,他们大可随便取一个名字,或是随便挑一个使徒的名字为此书命名,如果这样话,他们选用马太就太笨了。原因在于马太是个税吏,他的职业是令犹太人绝对鄙视的。而马太福音却主要是本写给犹太听众的福音书,想要使他们确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也就是说,我们有这本写给犹太人的福音书,目的要说服他们耶稣就是他们的弥撒亚,可是,却选了马太这个犹奸当作这本福音书的作者?这的确太不可思议了。人们之所以将马太的名字与马太福音联系起来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有着可靠、确实的理由,相信正是马太实际上写了此书。(斯提夫考恩博士)

认为马太写了第一卷福音书的传统观点,始于教会一开始的前几个世纪。这卷福音书的每一本古代抄本都包括了一个标题,这标题把这本书归为是马太所写,只是归为是马太所写。我们没有证据表明这卷福音书在众教会中流传时,马太的名字没有附在其上。

认为第一卷福音书是由马太所写的第一批人当中,其中一位是拉波利城的帕皮亚Papias)。帕皮亚生活的年代是从一世纪末到二世纪。他代表的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教会历史最早时期的观点。

在大约主后325年时写书的教会历史学家,该撒利亚优西比乌Eusebius of Caesarea)在他写的《教会历史》卷三,39章16段中记载了帕皮亚关于马太福音作者身份的见证。请听帕皮亚的话:

马太按顺序安排神谕。

在此我们看到,在二世纪初期,帕皮亚把马太福音归为是马太所写。也值得留意的是,优西比乌引用帕皮亚的话,为的是证实他自己认为马太写了第一卷福音书的观点。

另外一位初期教父——里昂的爱任纽Irenaeus)——他是在大约主后180年的时候写书,也把第一卷福音书归为是马太所写。请听他在《反异端》卷三,1章1段中是怎样说的:

彼得保罗罗马传道,立下教会根基的时候,马太也用犹太人自己的方言,在他们当中发表了一卷写成文字的福音书。

特土良Tertullian)生活在稍后的时期,是从主后155年到230年。他在他的著作《反马吉安》卷四,2章中证实了马太的作者身份:

所以在使徒当中,约翰马太首先把真道谆谆教诲在我们心里……路加马可后来将它更新。

爱任纽特土良而言,是马太写了这卷福音书。初期教会认同他们的认定,把马太是第一卷福音书的作者作为确定的事加以接受。

很重要的也是要认识到,这些关于马太作者身份的初期主张,因着马太相对的隐姓埋名而变得更有说服力。大致来说,如果教会或者其他人要把一卷福音书归于是他们自己挑选的一位使徒所写,以此令它被人信服,他们很有可能就会选择其中一位更出名的门徒。但是福音书中极少提到马太,这样人就不大可能作假,把他的名字与这卷福音书联系起来。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一世纪目击人见证的重大含义。那时,目击人的见证受到极大的重视,没有一个声称是目击见证的会遭到轻视。在那时,你几乎可以把描述目击发生的事件等同于神圣的事。我们还知道在第二世纪初叶,一个叫帕皮亚的教父写道马太福音是由使徒马太写成。因帕皮亚存活的时期,他有极大的可能与使徒们有着直接的接触。我想说的最后理由是,我们之所以确信马太福音是由使徒马太写成,在于虽然马太的名字在马太福音书中并没有提及,事实是从我们最早的记录表明,马太福音的流传从来都是与使徒马太的名字连在一起,作为此福音书的作者和权柄。(麦克尔葛罗道牧师)

当然一些现代评判学者就像他们质疑很多其他关于《圣经》作者的传统观点一样,怀疑马太是否写了第一卷福音书。但是,古代认定马太是这卷福音书作者的总体说服力,连同古代根本没有任何对此的挑战,使我们有很强的理由相信他写了这卷书。

现在我们已经看了传统观点,就是马太写了第一卷福音书,就要来看马太的个人历史。


个人历史

《圣经》告诉我们一些关于马太个人历史的重要事实。例如,《圣经》提到他是一个犹太人,也是一个税吏。我们要来看这两个细节,首先从马太是一个犹太人这个事实开始。

马太犹太人传承在几方面显明出来。一方面,他是耶稣十二门徒的其中一位,这些门徒都是犹太人。另一方面,马太犹太人的名字。马太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犹太人的名字,出于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我们在马可福音2章14节和路加福音5章28节看到的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利未,这是以色列其中一个支派的名字。所以这两个名字都表明马太犹太人。古代基督徒记载说马太能用希伯来文书写,这也暗示他的犹太人出身。

马太犹太人传承是理解他写的这卷福音书的重要背景,因为这有助于我们解释他明显的具犹太人色彩的强调之处。我们要在本课后面的地方,更详细地研究他写的这卷福音书的犹太人特征。所以现在为了举例说明,我们只举一个例子。

在马太福音15章24节,马太记载耶稣作了如下宣告:

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马太福音15章24节)

马太超过任何其他福音书,强调耶稣是特别到以色列民这里来的。

除了马太犹太人传承,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他的生平细节,就是他是一个税吏。

在第一世纪,在巴勒斯坦很多犹太人代表罗马帝国收税。这些税吏当中,一些人是征收从一个地区运到另外一个地区的货物的关税,他们是私营企业家,付钱给统治者,购买收税的权利。他们通过提高向人征收的税款获利。结果就是这些税吏被人看作是勒索犯和强盗——他们得到这种名声,往往是名副其实的。

出于这个原因,在犹太人同胞眼中,犹太人作税吏的是双重有罪。第一,他们是遭人恨恶的罗马占领军的代理人。第二,他们为了自己得利掠夺自己的人民。事实上,人们认为他们如此邪恶和不值得信赖,以致初期拉比的文书中禁止他们在犹太人的法庭上作证。而且向税吏说谎,是被人认可的事,甚至人称赞这是一种有根据的造反行为。

请听马太在马太福音9章9到10节是怎样记载他自己被耶稣呼召的:

耶稣……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马太福音9章9—10节)

马太非常坦诚地作自我描述,公开承认他和其他税吏在耶稣那个时候是和「罪人」联系在一起的。马太这样做,就把自己、耶稣和他写的福音书和犹太人领导阶层对立起来。马太福音经常表现出这种分歧。

例如请听耶稣是怎样在马太福音21章31,32节批评犹太人领袖的:

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 上帝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马太福音21章31—32节)

马太愿意公开讲到他自己有罪的个人历史,这可能也和他写的福音书的另外一个强调之处有关,我们会在这一课稍后的地方更详细来看这个问题。马太比任何其他福音书作者更强调耶稣是一位谦卑的君王,呼吁跟从他的人要谦卑的这个事实。马太承认他过往的事情,就坦然承认他自己需要恩典,宣告他愿意跟从这位呼召他、向他发出挑战的君王。耶稣把他从一位跟从希律的犯罪仆人改变成为一位天国福音的谦卑仆人。

在我们的人生中,谦卑表现应该是当好事临到其他人身上,当然也包括临到我们时,我们从心里高兴,我们十分满足。尤其是当其他人蒸蒸日上,当其他人取得荣誉或他们的工作有显著成果时,我们依旧因这些事为他们高兴快乐。我们会为此感谢 上帝,我们首先想要尊荣和感谢 上帝。我们想要在一切的事上为 上帝而活,而不只是为我们自己的缘故。因此,谦卑就应当是不再关注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而是首先关心 上帝的利益得以实现,无论是透过其他人,还是透过我。(约翰麦靳磊博士)

现在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就是接受马太写了第一卷福音书的传统观点是正确的,对他的个人历史也稍微了解了一点,我们就要来探索马太为他们写书的那些原本读者的身份这个问题。


原本读者

马太没有具体指出他的原本读者是哪些人,但是他给了我们一些关于他们的线索。正如我们要看到的,马太看来主要是为了犹太基督徒读者写了这卷书。

正如我们在前面一课提到的那样,所有福音书都是特别为着基督徒读者而写的。但是马太福音的几个强调之处,是它特别适合出于犹太人背景的基督徒读者阅读。例如马太比任何其他福音书作者都更多地引用旧约《圣经》经文。他经常指出耶稣应验旧约预言的方式,他特别强调耶稣是那位弥赛亚君王,是犹太人已经等候了好几个世纪的。他对犹太人问题的强调也表现在耶稣犹太人不信的领袖之间的冲突上,马太对这些事情的描写要比任何其他福音书作者的描写更为详细。马太也最关注耶稣与旧约律法的关系,特别强调他是旧约律法的主。

在这一课后面的地方,我们要来更详细看其后一些这样的强调之处。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要简单举出两个例子,说明马太是为着一群犹太人读者写这卷书的,我们要从马太对天国这个词的用法开始。

在前面的一课,我们注意到所有四卷福音书都由 上帝的国这个主题联系在一起。但是马太很少用到「上帝的国」这个说法。他而是普遍使用「天国」这个词。马太福音是《圣经》中唯一使用这个术语的书卷。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两个词都指同一件事。

基于对 上帝的敬畏,犹太人经常避免使用 上帝的名,或任何近似的称谓,这样他们不至于不小心妄称了 上帝的名。他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用「天」这个词代替「上帝」这个词。这正是马太使用「天国」这个词语时的缘由。当我们对照符类福音书对应的经文时,我们会看到其他福音书的作者使用「上帝的国」,而马太却用「天国」。

马太使用了,「天国」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几乎遍及了他的福音书,而对应在其他的福音书中,使用的是「上帝的国」。我认为偶然少数的地方马太用到「上帝的国」这个词,是因为马太作为犹太人的基督徒,他知道 上帝的名太神圣了,不敢随便用。因此,用了「天」作为特指 上帝的一个方式。在其他的福音书中,我们读到,「我得罪了天」,意思就是,「我得罪了 上帝」。因此,当我们听到「天国」这个词语时,会有误解的危险。我们会以为这是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天上的国吗,无法看见。但是,事实上,作者是在谈论 上帝的国,涉及到这个理念,即 上帝现在正透过耶稣切实的要成为这个世界的君王。因此,如果基督徒误解了「天国」的真正含义,是相当危险。实际上,耶稣的意思是,「 上帝是大君王,正在透过我在地上成为主宰。」(彼得瓦尔科尔博士)

请听马可在马可福音4章30和31节对芥菜种比喻的记载:

耶稣又说:「上帝的国,我们可用什么比较呢?可用什么比喻表明呢?好象一粒芥菜种,种在地里的时候,虽比地上的百种都小。」(马可福音4章30—31节)

马可在这里使用了平常的词语形式: 上帝的国。但请听马太福音13章31所说的这个比喻的马太版本: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象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马太福音13章31节)

马太详述这同一件事时,使用了天国这个说法,而马可则使用了「上帝的国」这个词。

当你把马太讲到天国的经文与马可、路加福音中类似的经文比较,他们称之为 上帝的国,这就是一种确定的方式看到作者们是在提及相同的概念,他们在提及同样的事情。……然而,马太的天国,虽然其意思就是 上帝的国,在马太的语言中它还具有更多唤起意义。……当你读马太福音时,总体而言你会看到一个主题,就是将地上的人类与 上帝在天上的国度对比。按 上帝心意治理的国度,被称之为天国;按人意的方式治理、掌权、运作和行动的范围,我们可以称之为这世上的国。……对马太来说,谈论天国是一种大有能力的方式,他能感受到这个世上现有的,与我们在天之父所掌管、治理,应许最终要带到地上的,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在马太的语言中使用天国是要让我们感受和体会到 上帝掌管的、却尚未全然来临的,与这个地上掌权、治理和运行的一切之间的不同,正是因着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的对比,马太使用了天国来帮助我们感受、品尝和盼望 上帝天国来临的时刻。(约拿单潘宁顿博士)

许多学者认为马太保留了耶稣犹太大众说话的方式,马可和其他新约《圣经》作者使用「上帝的国」这个词,为的是让耶稣的意思对范围更广的读者显得更清楚。但不管是不是这样,马太使用「天国」这个词是更支持了他原本读者是犹太人的这种观点。

指出马太福音的读者是犹太人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马太的做法认定他的读者对犹太人的习俗有充分的了解。只举一个例子,在马太福音15章1和2节,马太记载了这个事件:

那时,有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马太福音15章1—2节)

马可把这同一个故事放在他写的福音书的7章1到5节,但是马可加上了三节经文解释犹太人洗手的风俗,以便他的罗马人读者能明白这个风俗。马太觉得没有必要为他的读者增加这种解释。

现在,假设马太真的是为犹太人的读者写这卷书,但他的福音书有一个特点,看来是与这不协调的。在几个地方马太引用耶稣亚兰文说的话,然后把这些亚兰文的话翻译成他的读者所用的语言。

例如请听马太福音27章46节说的话:

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 上帝!我的 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章46节)

即使马太的读者主要是犹太人,他为什么还这样写,对此人有不同解释。首先,即使他的读者主要是犹太人,但也不完全是犹太人。所以他可能是为了他读者当中的非犹太人而把这些翻译加了上去。第二,马太的读者可能包括了生活在巴勒斯坦以外,不懂亚兰文的人。第三,马太可能只是很简单地从另外一个来源抄录了这信息。例如马太福音27章46节的翻译也出现在马可福音15章34节,马太可能使用了它作为来源。

无论如何,证据的份量有力提示了马太首要是为了犹太人基督徒写他的福音书,为的是通过讲述许多对他们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增强他们对耶稣的信心。

我们已经研究了第一卷福音书的作者和读者,我们就准备好来看它写作的情形。


情形

我们说一本书的「情形」时,我们想到几件事情,是与它的历史脉络相关的——比如像它写作的时间,它实际写作的地点,它的心目中读者的分布,以及它写作的目的等等的事。了解一本书是在何时、何地、为何人所写,为何要写,这就给我们很多关于它的来龙去脉的信息。这会大大帮助我们明白它的历史背景,它使用的文法和词汇,它的宗教和社会观,以及它的修辞策略。这种信息转过来帮助我们明白这本书,把它适当的应用出来。

我们要来看马太福音写作情形的三个方面:首先,写作的时间;第二,作者和读者所在的位置;第三,马太写作的目的。让我们从马太福音写作的时间开始。


时间

首先,正如大多数学者认为的那样,马太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马可福音作为他的其中一个资料来源。正如我们在后面一课要看到的一样,马可福音有可能是在主后64年左右成书的。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马太写作的最早时间很有可能是在主后一世纪60年代中到60年代末。

第二,马太耶稣的使徒。这意味着他与耶稣一道事奉,很有可能是在主后30年时,他已经是一位成年人。所以除非马太异常长寿,否则他写作的最后时间就会是在一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

这使得马太写作的时间范围变得相当广阔。但是我们可以留意马太写作中的一个细节,在这个范围内收窄可能的成书时间。具体来说,马太经常提到圣殿,以及撒都该人,这些人与圣殿的关系密切。提到的这些事大部分是历史性的,但少数几件提示,在马太写作的时候,圣殿和撒都该人还是主要的因素。因为圣殿是在主后70年被毁的,那么如果马太是在此时之前写作,这些提到的事情就是最讲得通了。

鉴于所有的证据,看来最佳结论就是马太在主后一世纪60年代后期,可能是在主后67或68年左右写成他的福音书。要在这个问题上得出肯定的结论是不可能的。但所幸的是,虽然了解马太写作的大概时间对人会有帮助,但他写福音书的准确时间对解释他的教导来说几乎不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已经看了这卷福音书的写作时间,现在让我们转过来看作者和读者的地理位置这个问题。


位置

我们应该在开始的时候指出,学者对这卷福音书的位置有所争论,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我们的结论当作是教条一般。即使如此仍有一些细节是值得留意的。

一开始要讲,因为马太主要是为犹太人基督徒写作,最有可能他是为着一群生活在犹太人口相当稠密地区的人写他的福音书。巴勒斯坦是一个明显可能的地方,因为它是犹太人传统的家园,并且因为他们是集中居住在那个地方。

但是在叙利亚部分的地方犹太人的人口也相当多。伊格那丢叙利亚安提阿的主教,是教父当中最早表明熟悉马太福音的人。出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论证说马太是为在叙利亚安提阿的信徒写这卷书的。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马太心目中有更广泛的读者,是为分布在地中海世界的全体犹太人基督徒写的。

巴勒斯坦叙利亚罗马帝国之内任何其他有相当多犹太人的地区,都可能是一卷像马太福音这样,具有强烈犹太人特征的福音书的合适成书目的地。

在第一世纪,犹太人遍布了整个罗马帝国,还到了东方。这种散居可上溯到巴比伦的被掳时期,从那时起就有不少的犹太人生活在巴勒斯坦以外。之后,他们继续居住在远东地区,就是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当今的伊拉克,然后又到了叙利亚大马士革,然后进一步四处「分散」(Diaspora),这个词用来指犹太人的散居。之后,向西进入小亚细亚,当今的土耳其,还有远之罗马犹太人到了罗马的台伯河边,还有南行到北的。我们在福音书中读到古利奈人,西门,是从北来到耶路撒冷的人。因此,犹太人那时居住的区域横跨整个东罗马,还要进一步延伸到东边。(彼得瓦尔科尔博士)

我们已经讲了马太福音的时间和位置,现在我们可以来看马太写他的福音书的目的。


目的

广泛来说,马太写福音书,因为关于耶稣是谁,他做了什么的真实历史是至关重要。但他也有更狭义、更直接的目的。具体来说,马太是为犹太基督徒写作,为的是培育他们以耶稣作他们的弥赛亚君王的信心。

马太写福音书的时候,归信基督教的犹太人遭受犹太当权者的强烈排斥,也经常被他们从前的朋友和家人拒绝。使徒行传记载得很清楚,在当时的地中海世界,受逼迫成了犹太人基督徒的一种生活方式。

正如我们在使徒行传8章1节看到的:

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撒玛利亚各处。(使徒行传8章1节)

因着逼迫的缘故,跟从耶稣,以他作为他们的弥赛亚的犹太人必然面对试探,要回到他们从前的生活当中,放弃基督教信仰。马太回应这种试探,写这卷福音书提醒他们耶稣是真正的弥赛亚,带来天国。他的福音书是一个鼓励人的故事,一个安慰人的故事。但它也是一个挑战人的故事,因为耶稣不是按照他们很多人期望的那样带来天国,天国的要求是高昂的。

在这个处境中,马太向他的读者保证,耶稣已经开始应验旧约《圣经》对弥赛亚国度的期望。与此同时,天国还没有完全。所以马太写福音书也是为了鼓励犹太人信徒保持忠心,直到君王他自己再来,使万事成全——直到耶稣毁灭他国度的仇敌,迎接他忠心的子民来完全经历他国度的祝福。

这就是马太如此经常提到天国这个主题的原因。事实上,他在他写的福音书中使用「王」和「国」这些词超过75次。其他三位福音书作者加在一起使用的次数要少于110次。对马太来说,鼓励和挑战他的犹太人读者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他们的弥赛亚君王和他国度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在马太福音中,我们发现特别强调天国。马太福音是以耶稣的家谱作为开始的,刻意展示耶稣大卫王合法的继承人。这个大卫家的君王就是拿撒勒耶稣。……他的听众,原本读者,主要是犹太人,我们相信这本书是在向他们这些人说,这就是你们正当合法的君王。……马太强调天国以其具体的方式显现,正如他在这本福音书中所展示的那样,天国这个词语特指耶稣对全部人类和所有领域的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到权柄的问题。……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总是问耶稣,你凭什么权柄做这些事?这本福音书是以这样的话作结尾的答案,耶稣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这个国度理念远超出人们当时期待和寻找的大卫民族性的范畴。这个陈述表明马太在宣告基督是统管创造界每一寸领域的君王。(吉姆梅坡尔斯博士)

现在我们已经研究了马太福音的背景,让我们来看这卷书的结构和内容。


三、结构和内容

关于马太福音结构的一些特征,学者们之间有着相当一致的看法。这种认同是出于马太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对人很有帮助的线索的缘故。在书中五个不同的地方,马太使用了诸如「耶稣讲完了这些话」这样的说法,以此来表明福音书中主要的转折点。有时候像这样的话看来是一个部分最后的一句话,其他时候它是一个下部分的第一句话。无论如何,它总是表明有一个主要转折点。

按照这些结构方面的标志点,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马太福音分成七个部分。有五个主要部分,由马太福音7章28节,11章1节,13章53节,19章1节和26章1节的转折陈述分隔开来。马太福音也包括一个引言式的叙述和一个结尾的叙述。

  • 这卷福音书在马太福音1章1节到2章23节以一个叙述性的引言作为开始,表明耶稣是那位弥赛亚君王。
  • 马太福音3章1节到7章29节,第一大部分描述了天国的福音。
  • 马太福音8章1节到11章1节,第二大部分聚焦在国度的扩展。
  • 马太福音11章2节到13章53节,第三大部分记载了国度的神迹和比喻。
  • 马太福音13章54节到18章35节,第四大部分聚焦在信心与为大上。
  • 马太福音19章1节到25章46节,第五和最后一个大部分,讲的是对国度的当前拦阻以及国度将来的得胜。
  • 最后是马太福音26章1节到28章20节的结尾部分,叙述了王的死和复活。

马太福音的这每一个部分都进一步讲述了耶稣这位把天国带到地上的弥赛亚君王的故事。

让我们更详细来看这每一个部分,从马太福音1章1节到2章23节的前言开始。


引言:弥赛亚君王

马太福音的引言向我们介绍了耶稣是弥赛亚君王,它由两段落组成:一段家谱和一段耶稣婴孩期叙述。


家谱

这家谱是位于马太福音1章1节到17节。从技术方面来讲,第一节实际上是一个介绍或标题,马太在当中概括了他的要点,就是耶稣以色列的弥赛亚君王。

马太福音1章1节内容如下:

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马太福音1章1节)

马太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以色列的王大卫,以及犹太民族的祖宗亚伯拉罕

跟在这介绍性的陈述之后,这家谱本身从第2节开始。根据马太福音1章17节,这家谱是分成三块,每一块都包括十四代。第一块从 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开始,在这约中亚伯拉罕得到应许,他的后裔要统治全世界。

第二块以大卫王,以及 上帝应许通过建立永久的大卫王朝,以此成就他与亚伯拉罕的圣约为开始。这第二块以 上帝的百姓因他们的罪和背约而被掳离开应许之地作为结束。

这家谱的第三块,从被掳一直到耶稣的出生。以色列已经背弃了 上帝的圣约,落在他约的咒诅之下。但是 上帝仍计划通过成就他对亚伯拉罕大卫的应许来祝福以色列以色列过去的君王失败了,但现在以色列最后一位君王,那位要成就以色列结局的已经终于到来。

耶稣祖先的这份名单在马太福音1章16节结束,在那里我们看到这句话:

雅各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马太福音1章16节)

马太以这样的方式证明,耶稣通过他的父亲约瑟完全可以合法申张王权,要得着大卫的宝座。

弥赛亚一定要是大卫的后裔,因为这是基于先知的启示;因为它就是这样预言的。这一直可回溯到创世记中,预言正是犹太支派的后裔必生出将来的君王。这个预言当然就在大卫大卫王自己身上应验了,他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后的每一个王,都是用他来做标准衡量他们的是非功过。当然,另外就是我们还有 上帝与大卫自己建立的圣约。在大卫向先知拿单提议为主建立居所,即建立圣殿之后,拿单回来对他说,「你不必为主建立居所,主耶和华要为你建立家室。」这里的家室一词,他要表达的意思是王朝。这预言出现在撒母耳记下7章, 上帝要为大卫建立家室就是要建立他永远的国度,他的后裔要在大卫的宝座上永远掌权,此预言成为后来关于弥赛亚预言的根基。因此,当先知们在以色列失败后,回头谈到此事时,特别是大卫王朝、大卫国度的失败,在他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都盼望 上帝恢复大卫王朝昔日的荣耀;就是要透过大卫自己根苗, 上帝要兴起一个君王。……因此,君王,弥赛亚无论如何都必须出自大卫的后裔。(马可斯特劳斯博士)

接着耶稣的家谱之后,我们看到关于他的婴孩期叙述。


婴孩期叙述

关于耶稣的婴孩期叙述是从马太福音1章18节到2章23节。这一段落相当简短——只有31节经文,与之相比路加福音有116节经文。在这个段落,马太的目的相当集中。五块简短的经文,每一块都是为了关注一个中心事实:身为弥赛亚的耶稣已经降生。每一块都讲了一个简短的故事,然后解释这个故事是如何应验了旧约《圣经》对弥赛亚的预言。

我们从对耶稣婴孩期叙述中了解到的其中一件最有意思的事,就是他没有一位人的父亲,而是有 上帝作他的父亲,正是如此。圣灵让马利亚怀孕,尽管她还是一位处女。

在这里,一些批判基督教信仰的人认为,这是耶稣家谱的一个弱点,因为他不是按照肉身出于约瑟,他而是通过约瑟宣告拥有大卫的宝座。但《圣经》上的家谱,如那些记载在历代志上1到9章的家谱,常常通过收养的父来追溯先祖,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

而且,因为耶稣是 上帝的儿子,他也是具有完全的神性,这意味着他能够完全遵守 上帝的圣约。若仅仅是人类君王的话,他们是从未能够完全遵守过 上帝的圣约。所以这也是为何他们无法承受 上帝应许亚伯拉罕大卫的完全的圣约祝福。于是, 上帝差遣他完全的儿子作王,为要保证他的圣约可以得到遵守,以致他祝福的应许可以得到成就。

十分清楚弥赛亚作为人要来自大卫的家族,这里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真理。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这位弥赛亚也必须是 上帝,需要具有神性。为何是这样呢?其实终极而言,因为我们人类在 上帝面前的问题是我们犯罪得罪了祂。祂必须要提供解答,祂必须提供解决办法。当我们谈论起赦罪的问题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罪在 上帝面前不是个祂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这不是件祂能说,「我会对你们矮子里拔将军的」,或「只要你尽了你最大的能力」的事情。 上帝是圣洁的 上帝, 上帝是公义和正直的。我们无法让祂忽略我们的罪。这意味着要求祂否定祂自己。因此,要让祂来赦免我们,祂必须要采取主动。终极来说,祂必须提供一个办法,能够满足祂自己公义的要求。必须祂自己来实现。其实,在你读旧约的时候,这一点经常重复出现。你可以想到,比如约拿书2章9节:「救恩出于耶和华。」就是说 上帝自己必须提供拯救。正是 上帝自己必须提供解法。正是 上帝自己必须赦免。因此,如果透过弥赛亚获得拯救,祂必须要代表我们,他必须要是人,然而,祂必须也是主耶和华。来临的主,就是救赎的主,能满足祂的圣洁和公义的主。这就是为何弥赛亚必须要是 上帝的原因。(司提反威乐姆博士)

马太在对他写的福音书的引言中表明耶稣是弥赛亚君王,大卫那位作王的子孙,领受 上帝应许亚伯拉罕以色列人的完全祝福。就这样,马太为他此书的余下部分的主题,就是那奇妙的好消息作好了铺垫。

接着引言部分的,是福音书按文学特征划分的五大部分。这五部分每一个都由两段落组成:一个叙述部分,在当中马太描写耶稣做了什么,接着的是一个讲论部分,在当中马太记载耶稣说了什么。


天国福音

马太福音的第一大部分讲述了天国福音的故事。这个部分从马太福音3章1节开始直到7章29节。


弥赛亚君王已经降临

叙述段落从马太福音2章1节开始,在4章25节结束。马太在这里宣告弥赛亚君王已经降临,他已经把天国带到地上。

叙述部分的第一块是马太福音3章1节到12节,在其中施洗约翰宣告 上帝的弥赛亚很快要来,要用圣灵给他的百姓施洗。因为 上帝审判他背道的百姓,圣灵有400年时间在以色列是相对不活跃。但现在,正如旧约先知预言的那样,新的一日要破晓, 上帝的灵要浇灌下来。

在马太福音3章13到17节,叙述段落继续讲到耶稣的受洗。在这件事中,圣灵降临在耶稣身上,为他的弥赛亚事奉膏抹他,父从天上宣告,「这是我的爱子」,把诗篇2篇7节的君王称号应用在耶稣身上。

上帝的声音也是指着以赛亚书42章1和2节的那位受苦的仆人说的,描写耶稣是那一位「我心里所喜悦的」。耶稣是作王的弥赛亚,但是他要作一位不一样的君王。他要通过受苦成就 上帝对他的呼召。

在马太福音4章1到11节,这叙述段落接下来的故事当中,撒但耶稣委身要作为王的受苦弥赛亚发出挑战。他三次试探耶稣,要他作一位无需受苦的弥赛亚,实质上是在说:「不要像一个人一样挨饥受饿,无需受苦就能震惊人们来相信,不要通过受苦就可统治万国。」但每次耶稣都拒绝走那否认他这受苦弥赛亚身份特征的轻松途径。

然后在马太福音4章12到17节耶稣开始传讲天国的福音,以此开始他公开的弥赛亚使命。

请听马太是怎样在马太福音4章17节概括耶稣传讲的信息的:

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4章17节)

按照马太的说法,耶稣传讲的好消息就是天国近了——耶稣通过他自己的事奉,将要把天国带到地上,而这国是给所有悔改他们的罪,忠心跟从耶稣,以他作君王的人的。

在马太福音中使用了「天国」,只有在马太福音中是这样的。我认为这与「上帝的国」是同义词。我同意多数学者的看法,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耶稣所描述天国近了,或是有些译本用「到手边了」,这个事实表明在某种程度上, 上帝在末世的治理已经随着耶稣的位格和工作来到了。但是,在另一种含义上还在等待它的完成,这里的术语是「成全」,这要等到耶稣第二次来时才会发生。因此,用术语来表达的话,基督徒是活在辩证的存在里。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 上帝末世的国度(已然),而另一只脚还在等待 上帝末世的国度(未然)。因此,这的确极大地挑战了基督教的门徒人生,使我们人生和人生抉择,我们的人生观,要不断平衡地体现出在什么程度上天国已经在这里了,在什么方面天国还尚未实现。(大卫鲍乌尔博士)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传讲福音,吩咐人悔改,因为 上帝的国就在手边了,或近了,他是在说几件事情。首先祂在讲,在祂身上 上帝的国临到了,来到了他们中间。祂透过祂权柄性的教导,祂赶鬼和制伏鬼魔,还有祂医治的事奉,都清楚展现了这个国度的到来。因此,耶稣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国度和王权在「我身上」临到了你们中间。此外,祂说的另一件事就是这国度正在来临,在地上国度尚未到达它完全的地步,但是,将来必有一天 上帝全然的掌权会让人人可见、无法否认。在耶稣讲论天国近了时,这就是祂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呼召人悔改是因为 上帝的国近了,耶稣在传召人服从这个君王;正是通过他们的顺服,透过他们的遵从,借着他们实际地跟随这个君王,他们就被纳入,或者是重新成为 上帝圣约的子民。为此,如此这般对君王的顺服就是通过悔改来表征的。(贵葛派锐博士)

在马太福音4章18节到22节,耶稣呼召他的门徒。这画面是弥赛亚君王招募他国度领袖的画面。

在这之后,马太在马太福音4章23到25节预告了这卷福音书接下来的两个部分。他宣告耶稣在加利利走遍四方,教导和医治众人。马太福音5到7章举例说明了他的教导,而8到9章举例说明了他的医治。


登山宝训

现在我们已经看了马太对天国福音的叙述,就让我们转过来看在马太福音5章1节到7章29节中伴随的讲论。这段讲论通常被称为登山宝训。耶稣在这教导中描写了天国公民义的生活。他七次明确提到天国,整篇讲道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耶稣一次又一次强调,义发出的挑战要比犹太教领袖想象的艰巨得多,他也强调天国公民的天父比他们想象的要与人亲近得多,更乐意要祝福他们,这两个成双成对的观念合在一起,赋予了这篇讲道独具的特色。

只看登山宝训的一个例子:耶稣对奸淫罪的教导。耶稣教导说 上帝的律法要求的比表面看律法所表明的要更多,比犹太教拉比一般教导的要求更多。

请听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27和28节说的话: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马太福音5章27—28节)

耶稣说有话说的时候,他是在讲当时犹太拉比对《圣经》一般的解释。一些拉比教导说,旧约诫命禁止奸淫,但他们没有面对更基本的人心的问题。但耶稣指出即使在旧约的时候也是实在的某样东西: 上帝不仅要控制外在的行为,他还要顺服从人心开始。

我认为有时候,我们会对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在旧约中 上帝的要求只是外部性的象征——祂要他的子民受割礼;祂要求各种献祭;祂要他们遵守各种特殊的节期——这些都是些外在的宗教仪式和表述。然后,来到新约,现在是有关心灵的宗教了—— 上帝要我们的心灵;祂要我们的爱慕。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我不认为如此,如果一个人开始仔细察看旧约《圣经》的内容,尤其是先知书的话。例如,先知约尔说,「你们要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这就是直接反对只顾外表的宗教。此处, 上帝不是要他们对祂有外面的礼仪形式,更要求他们有内心的改变。祂想要正是他们的内心,就是构成他们是谁的本质。其实,你也可以在其它地方看到这一点,如在诗篇103篇:「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你听,诗人在呼召 上帝的子民要用构成他们心灵和本质的一切来称颂祂和敬拜祂的圣名。因此,所谓关注心灵是新约的教导,而旧约信仰并不关注内心的这类看法,其实根本无法公正的对待旧约中 上帝在圣约中与他子民之间那丰富全方位的现实情形。(马可伽格尼廉特博士)

耶稣强调从心而出的顺服,这让他在5章5节把天国公民描写成是「温柔的」,在5章6节把他们说成是「饥渴慕义的人」,在5章8节说他们是「清心的人」。耶稣当然知道在天国完全降临之前,跟从他的人将不会被完全改变成为这样的公民,但他仍劝勉他们在这之前要成为义。请听他在马太福音5章48节说的话: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马太福音5章48节)

在一种意义上,这命令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人可以像 上帝一样完全。这不应该让我们绝望。相反,耶稣也给了我们满有恩惠、鼓励人的应许。他在整篇讲道中向忠心跟从他的人保证,国度已经属于我们。

例如在登山宝训中,我们在马太福音5章3节到10节看到八福。在中间的六福应许,在将来天国带着它一切的完全降临的日子,人要领受这些祝福。但是第一和最后一个祝福不同——耶稣说他的百姓已经得到天国的这些祝福。

请听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3节和10节是怎样阐述这些祝福的: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5章3,10节)

应对跟从耶稣要面临实在极大挑战的,是那同样极大的真实应许,即 上帝国度的能力已经正在把我们改变成为他国中义的公民。

在马太福音的第一大部分里,马太把人的注意力引向耶稣事奉的目的和信息,以此强调天国的福音。耶稣正是把天国带给 上帝百姓,那位期待已久的弥赛亚君王,他教导他们关于那国度改变人生命的大能。并且他应许他们,如果他们忠心到底,就要在国度完全降临成全时继承它极大的祝福。


国度的扩展

马太福音第二大部分讲的是国度的扩展,这部分是从马太福音8章1节到11章1节。


耶稣的神迹和反应

讲述国度扩展的叙述段落是从马太福音8章1节到9章38节。它是关于耶稣的神迹和反应的故事,描述不同的人对耶稣神迹的回应。

这个段落叙述可以分成十一个片断,涉及到耶稣与不同的人和事:在8章1到4节—大麻风病人,在8章5到13节—千夫长的仆人,在8章14到17节—彼得岳母,在8章18至27节—风暴,在8章28至34节—两个被鬼附的,在9章1到8节—一位瘫子,在9章9到17节—税吏和罪人,在9章18到26节—女孩和妇人,在9章27到31节—两个瞎子,在9章32到34节—再次赶鬼。最后,在9章35到38节以描述耶稣的怜悯结束了这一大段落。

时间只容许我们对这些耶稣生平事件作一些观察。在马太福音8章1到4节,祂使大麻风病人痊愈,在8章5到13节医治千夫长的仆人,在8章14到17节医治彼得的岳母,在9章1到8节医治一位瘫子,在9章20到22节医治血漏妇人,在9章27到31节医治两个瞎子,这一切都表明祂施行了祂那胜过疾病的国度能力。

在马太福音9章18到26节,他也使一个死去的姑娘复活,证明他甚至有胜过死亡本身的能力和权柄。在马太福音8章23到27节,耶稣通过平息风暴,证明他掌管大自然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马太福音8章28到34节,耶稣通过把鬼从两个住在墓地里的人身上赶出去,在9章32到34节,把鬼从一个哑巴身上赶出去,以此证明他胜过撒但国度的能力。在9章9到17节,呼召马太成为门徒,引入了一长段处理耶稣与税吏和罪人在一起的质疑。耶稣呼召马太放弃税吏的生活,开始他的新生活。这个改变一点都不亚于任何的神迹。税吏和罪人的转变是那样的巨大,导致马太马上受到感动,描写耶稣与税吏和罪人一同坐席的场面,因为他禁不住要解释他们喜乐的原因。

马太除了关注耶稣的能力,也让人注意群众对耶稣能力的反应。简单说来,他们十分吃惊。我们在像马太福音8章27节和34节,9章8,26,31和33节这样的地方看到这一点。他们的惊奇通常往往导致他们反对耶稣

一些人就是不信,以此反对耶稣犹太人的领袖特别是这样,他们公开批评耶稣。一些人惧怕耶稣,就像马太福音8章34节表明的那样。其他人被吓着或被震惊,就像在马太福音9章3节里的情形一样。偶然的时候,人反对耶稣,好像是出于好意,如9章14节的情形——尽管这仍是错误的。有时候人拒绝耶稣,因为他们故意拒绝他们知道是真的事情,如马太福音9章34节表明的那样。令人难过的是,随着耶稣继续事奉,对他的反对变得越来越明显。

你察看新约《圣经》时,可能一个最令人困惑的事情,就是在他们亲眼看到那些神迹时,却竟然拒绝基督。《圣经》说人们都为耶稣所行的神迹,一次又一次地惊奇万分。当我们思量这个问题,他们怎么会那样做时,我认为我们需要查考马太福音22章29节。耶稣法利赛人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虽然,从上下文中得知,祂是对撒都该人讲的,但是,我认为同样适用于法利赛人和律法教师。他们把错误的看法教导给人。人们对于将要来的弥赛亚的期待已经被错误教导所扭曲。我认为我们今天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训。那些不按正意分解 上帝之道的人,错误的教导人们,在人们中制造着那些错误的期待。而且,我认为这正是第一世纪发生在以色列人中的悲剧。他们盼望着弥赛亚来,你可以说只是一个民族的必胜信念。而当耶稣来到时,尽管祂在他们中间行了即空前又绝后的奇事,却由于那些领袖们对基督的攻击,不断地诋毁祂行的神迹,导致他们最终对耶稣的拒绝。他们丑化耶稣,指控祂是靠魔鬼的能力来做这些奇事。最终,悲哀的是,尽管人们都看到了这些神迹,经过数十年、数代人的错误教训,那些当权者、宗教领袖终于使得许多人的心偏离基督。(吉姆梅坡尔斯博士)

马太在9章35到38节描写了耶稣对众人的怜悯,以此结束对耶稣大能神迹的这个叙述段落。请看马太在马太福音9章36到38节的叙述。

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马太福音9章36—38节)

耶稣明白他的百姓不接受他作君王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曾经遭受他们许多领袖的苦待,受到他们错误的教导。但他也知道他的神迹在令他们内心软化,使他们愿意来跟从他。所以他教导门徒祈求,求 上帝兴起传福音的人和义的领袖——兴起那些把失丧的人带进在地上 上帝的天国,教导他们怎样作这国义的公民。


君王使节

在看了马太对国度扩展的叙述段落之后,让我们来看在马太福音10章1节到11章1节的对应讲论段落。这讲论是聚焦在作为君王使节和代表的门徒身上。

在这个段落,耶稣回应了他在之前叙述部分结束的地方发出的挑战。耶稣在命令跟从他的人向 上帝求兴起传福音的人和领袖之后,通过赋予十二门徒能力,命令他们就像他自己一样,用言行宣告国度的临到,以此扩展他自己所作的国度事奉。

正如我们在马太福音10章7,8节看到的一样,耶稣用这些话差遣他们:

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马太福音10章7—8节)

耶稣在差派他的门徒出去之前给了他们许多警告。他们效法耶稣的榜样,生活就不会轻松。世人不会善待他们,他们要受苦,他们要受人讥笑、被捕、被杀。

但是耶稣也应许,他们的事奉要得到他们天父的祝福,最终国度的生命是属于他们的。请听耶稣在马太福音10章39节是怎样向门徒作保证的:

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马太福音10章39节)

耶稣的门徒为了他教导和医治事奉的缘故,正放弃他们之前的生命。但耶稣向他们保证,他们与作王的耶稣他自己在一起,要得到真正的国度生命。

在此福音书的这第二大部分里,我们看到马太是特别着重在耶稣大能的作为,以及耶稣对门徒的教训方面,描述了国度的扩展。这为我们自己在当代教会的事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我们依靠耶稣的能力,作忠心的门徒事奉他,耶稣也要通过我们建造他的国度,把属天的福分赏赐给我们。


神迹记号和比喻

马太福音第三大部分继续通过神迹和比喻彰显君王和他的国度,这部分位于马太福音11章2节到13章53节。


神迹记号和反应

马太的叙述段落是从11章2节到12章50节,集中讲述耶稣所行的神迹记号和人们对此的反应。

这些神迹证明君王和他的国度已经临到,纠正了对这国度应该是怎样的错误期望。结果就是人已经扎根的批评开始增加和扩散。

这一系列的情景可分成五个片段:在11章2到19节,耶稣向施洗约翰确认,祂的神迹证明祂就是应验旧约《圣经》预言的弥赛亚,耶稣呼召人群以悔改回应祂的神迹记号。在11章20到30节,耶稣在祂行过神迹的地方对城里人群讲道,警告不悔改的人,应许到祂这里来的人得享安息。正如祂在马太福音11章30节说的那样,

「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章30节)

在12章1到21节,马太明确集中地记载了法理赛人对耶稣神迹的一系列反应。首先,他报道耶稣就 上帝设立安息日的目的与法理赛人发生的争论,透过在安息日医治人来显明祂的权柄。耶稣教导说,安息日就是为了医治和救赎生命而设立的。在12章22到37节,尽管众人都惊叹耶稣的神迹,法利赛人却指责耶稣是靠鬼王的能力赶鬼。非但没有接受耶稣为弥赛亚,这些律法师确信耶稣是被魔鬼附身了。

在12章38到50节,法利赛人假装要求祂再行一件神迹,但是耶稣警告说,他们只能看到约拿的神迹。这是什么神迹呢?就像约拿在大鱼腹中三天后出来,带领尼尼微的外邦人悔改那样,耶稣在地埋葬三天后复活,将要带领更多的外邦人悔改。为了表明 上帝喜悦接纳任何民族中悔改的任何人,耶稣甚至对祂地上的母亲和弟兄们进一步说他们未必是祂真正的家人,而是像祂在马太福音12章49到50节表达的,

「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马太福音12章49—50节)

我们现在已经看了马太耶稣所行神迹的叙述,让我们来看他在马太福音13章1到53节对耶稣所讲的天国的比喻所作的讲论段落。


天国的比喻

马太用五个段落记载了耶稣著名的比喻。在13章1到23节撒种的比喻,在13章24到30节稗子的比喻,在13章31到43节芥菜种和面酵,在13章44到45节藏宝和寻珠,及其在13章47到53节撒网的比喻。这些比喻的目的就在于要纠正对 上帝国度的错误理解。

耶稣在一些比喻中——如13章31和32节的芥菜种的比喻,33节酵的比喻,44节宝贝的比喻,以及45和46节珍珠的比喻中教导,天国有最大的价值,人应当付出一切代价来追求。天国可能一开始看起来不显眼,但有一天它一切的荣耀都要显明出来。

但是耶稣也讲了其他的比喻,是集中在以色列没有接受作王的耶稣和他国都这件事上的。在马太福音13章1到23节关于撒种的人的比喻以及对这比喻的解释中,耶稣清楚表明有许多事情会拦阻人相信,大多数人要拒绝这国度。24到30节,以及36到43节关于稗子的比喻,47到51节撒网的比喻强调了这观点。耶稣教导说,许多人要拒绝接受这国,但他们最终要被摧毁。这些比喻是对那些反对耶稣的人发出的明确警告;它们为不信的人提供了悔改的机会,要他们成为忠心跟从那一位真正为王的人。

基督已经来了;祂已经成就了旧约的预言;祂已经带来了祂的国度,虽然这个国度仍然等待其最后的成全。我们作为基督徒,我们现在进入了这个国度,但是,我们需要不断的评估和调整我们的优先次序,悔改我们没有尽心跟随祂旨意的方面,尽力忠信地寻求祂的旨意落实在我们人生的每个层面,在祂的价值观上与祂一致合一,其实这就是 上帝国度的人生涵义。因此,这里需要有常常不断的悔改和认信,来到基督这里,承认祂是我们的先知、我们的祭司和我们的君王,惟有祂是我们寻求来跟随和事奉的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完成祂赋予我们的目的。(司提反威乐姆博士)
我们要鼓励弟兄姐妹追求天国,祷告愿你的国降临。从个人的层面来讲,天国就是 上帝的权柄,它能够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它是我们在属灵生活上面,我们完全顺从神,我们知道我们过一个以神为中心的人生,因此 上帝的权柄在我们身上彰显就是我们属灵生活的目的。第二,我们要教导天国的观念,使我们产生出一个救恩历史的观念,使我们知道 上帝如何从以前到现在,他展开,他预备、成全他的救恩。因此整个天国的教导是使到旧约跟新约总和起来,使我们看见 上帝伟大的救恩的蓝图,使我们对神的旨意有一个一目了然的概观。第三,天国使我们产生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使我们知道全地都是属乎耶和华的,而神的国会来到这个世界,并且会审判、毁灭所有地上的权柄,因为只有 上帝是绝对的君王,从此我们的信仰也不是单单光顾自己,我们还要关心邻舍、社会和全世界的秩序。我们对于发生在远方和我们近处的事情,我们都要关注。我们进入社会,我们从社会到文化到政治,都有我们的文化责任。(陈佐仁博士)


信心与伟大

马太福音的第四大部分从13章54节到18章35节,记载的内容集中在信心与为大上面。这个部分揭示出作为一个耶稣的忠信门徒,在祂国度中尊为大究竟意味着什么。


拒绝信心放在耶稣身上

这部分的叙事段落位于13章54节到17章27节,包括十三个不同的场景,除了一个妇女之外没,众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拒绝把他们的信心完全地放在耶稣身上。

起初的两个场景里,集中表现在人们有两次完全地拒绝了耶稣。第一次,在13章54到58节,耶稣来到自己的家乡拿撒勒,祂从前的邻舍们并不否认祂行神迹的异能。但是,他们仍旧嘲笑和拒绝了祂。在13章58节,我们读到拿撒勒人没有看到许多的神迹,因为他们不信。

接着,在14章1到12节讲到希律王和施洗约翰之死。因着希律杀害了约翰,他应该受到 上帝的审判。不仅如此,第一节解释说,希律王并不否认有关耶稣神迹的报道。而是相反,他的臣仆们都相信耶稣就是从死里复活的施洗约翰,来向希律讨债的。

接下来的三个场景,集中在耶稣的门徒和他们如何需要在信心中成长。马太福音14章13到21节是耶稣喂饱五千人的故事。耶稣让门徒来喂养跟随祂的人群,但是在15节揭示出祂的门徒们的疑惑和抱怨,毕竟他们认为他们的食物太少。结果,耶稣透过倍增他们的食物证实了祂的能力,不仅喂饱了五千人,还剩了许多。

在14章22到36节,耶稣在水上行走。开始时,彼得都从船上下来走向水面,表现出对耶稣的信心,但是,一看到风浪危险彼得就变得疑惑,结果他就开始沉下海中。在他被救上来后,耶稣在31节有一句评论,「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

15章1到20节报道了耶稣和一些法利赛人的冲突。彼得耶稣解释祂所说的一些简单道理。于是,在第16节耶稣不满意地回答说,「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

在15章21到28节,我们看到在这众多场景中唯一一次有人坚定的信靠耶稣,是有一个女儿被鬼附身的迦南妇女。与众不同的是,她请求耶稣帮助她。在28节耶稣以满意的口吻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

之后,马太又回来描写耶稣门徒的软弱信心。在15章29到39节,他写到喂饱四千人的神迹。在33节门徒们又议论,他们到哪里可以找到足够的食物,尽管他们都曾亲眼看到耶稣喂饱过五千人。

在16章1到12节,耶稣与法理赛人和撒督该人辩论。之后,祂转过来警告祂的门徒说,「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他们都以为耶稣是对他们没有带饼不满意。但是,耶稣提醒他们,当祂为上千人提供食物时的情形,在第8节祂称祂的门徒是,「你们这小信的人。」

接下去,我们发现两个紧密联系的场景。一方面,在16章13到20节有彼得著名的信仰告白。在16章16节彼得宣告耶稣,「你是基督,是永生 上帝的儿子。」耶稣就夸奖和祝福了彼得的信心。

但是,另一方面,在16章21到27节,耶稣同样强烈地口吻斥责了彼得耶稣开始告诉门徒们,祂必须要去耶路撒冷受难、被杀。当彼得拒绝耶稣此意时,耶稣在23节严厉的回答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耶稣解释说,彼得不是按着 上帝的意思,只按着人的意思。

跟着这个斥责之后,我们在17章1到13节来到耶稣的登山变像。当门徒们看到耶稣的荣耀,他们就想在那里建个庙宇。但是,在12节耶稣提醒他们,祂真正的荣耀只有在祂受死和复活之后。

在17章14到23节我们读到一个被鬼附的年轻人。耶稣的门徒试图赶鬼却失败了。耶稣赶鬼后在12节说出这里的原因,「是因你们的信心小。」

最后,在17章24到27节,有收丁税的人来见耶稣的门徒,询问耶稣纳不纳圣殿税。彼得因着害怕,立刻回答说耶稣纳税。之后,彼得耶稣要钱,耶稣透过一个神迹来提供了税钱,并告诉彼得不必担心害怕。

马太提到那些拒绝耶稣的人们和信靠耶稣的那位迦南妇女,不过,祂的主要焦点在于祂的门徒们需要增强对祂的信心。

类似地,接着他的叙述之后,马太在18章1到35节记载了耶稣的一些教导。这段教导集中在什么是在 上帝国度的大家庭中真的为大,这个为大来自在 上帝国中的谦卑服侍。


上帝国度的大家庭中为大

在上一章的最后一幕,耶稣突出跟随祂的人就是 上帝君王的儿子。这个身份导致马太以一个关键问题,引出他福音书的这一部分。就如我们在马太福音18章1节读到的那样,

「天国里谁是最大的?」(马太福音18章1节)

耶稣通过穿插着实例和比喻的四段教导,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在18章2到4节耶稣劝勉祂的门徒像小孩一样,谦卑地生活。

耶稣面对他敌人越来越大的反对,教导门徒如何作为 上帝的儿女在天国里生活。他知道这国度将来的圆满还没有临到,他也知道与敌人和罪斗争,这是 上帝的儿女生活的一部分。

在5到14节,他教导他们像他们的天父看顾迷失的羊一样照顾软弱的人。请听耶稣在马太福音18章10节和14节说的话:

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这小子里失丧一个。(马太福音18章10,14节)

耶稣在马太福音18章15到20节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要求跟从他的人以 上帝家里的人这种身份彼此相待,就算罪破坏了他们的关系也要如此。在21到35节,他要求他们赦免「弟兄」的罪,就像他们的天父赦免了他们的罪一样。

上帝的荣耀在我们现今这个时候继续加增,因为 上帝继续在地上做许多大能的工作,让他的国度增长。但就像在耶稣那个时候一样,这通常意味着对 上帝的抵挡也在增加。感谢 上帝,他赐给我们许多宝贵恩赐,帮助我们面对苦难和抵御试探。这些恩赐包括忍耐、平安,甚至他与我们时刻的同在。其中一样最特别的恩赐,就是 上帝作为我们天父的特别关系。 上帝看顾我们,保护我们,而他明白、同情我们的软弱。他也赐给我们一个人类组成的大家庭,可以服事我们、爱护我们——这就是教会,我们在 上帝家中的弟兄姊妹。


当前的拦阻和将来的得胜

马太福音第五大部分的主题就是对天国当前的拦阻,以及天国将来的得胜。

这个叙述段落是从19章1节到22章46节,展示耶稣在祂生平的此时此刻,面对着巨大的拦阻。


强烈地拦阻

这些章节基于耶稣出现的地点,可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在19章1到20章16节,耶稣犹太地面对的拦阻。在那里,他面对法理赛人和有关离婚的问题。祂还要面对来自富人和权贵们因着误解不断增长的拦阻。

在福音书前面的地方,马太已经表明了耶稣犹太人领袖之间紧张关系的开始阶段。在这个段落他记载,完全的敌对已经形成。例如法利赛人有时候提问,为的是要陷害耶稣,正如马太福音19章3到8节,21章15和23节,22章15到40节表明的那样。

只举一个例子,请听马太在马太福音22章15节的记载:

当时,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他。(马太福音22章15节)

与此同时,耶稣有时候向犹太人领袖发出挑战。我们在21章28节到22章15节中两个儿子、园户和婚宴的比喻中看到这一点。

但是,这冲突并不总是局限在口头方面。有时候它是直接和猛烈得多,就像在马太福音21章12到16节耶稣推翻兑换银子的人的桌子,把他们从圣殿里赶出去的情形。他在23章13到35节所说的七个「有祸了」的咒诅中说话尤其尖锐。

请听耶稣在马太福音23章15节是怎样责备他们的: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马太福音23章15节)

当然,耶稣犹太人领袖并不是这些章节中唯一的人物。因着在好像21章1到11节记载的,耶稣得胜入城时群众依然尊荣他,犹太人领袖的敌意就越发加深了。

贯穿这个段落,耶稣都在鼓励门徒正确看待这种对抗。他在马太福音19章27到30节应许,有一天他们要和他一起坐在荣耀里。但在20章17到19节,他也警告他们,只有在他自己受苦死后这些荣耀的日子才会来到。

而且耶稣强调,他的门徒只有过完谦卑受苦的一生才能进入荣耀。耶稣在三次不同的时刻强调了这一点。耶稣在马太福音19章30节说:

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马太福音19章30节)

然后他在马太福音20章16节说:

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马太福音20章16节)

他在马太福音20章26到28节重复了这一点,说道: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章26—28节)

耶稣的国看起来很奇怪。跟从他的人要受苦,以色列的君王他自己要被以色列民杀死。在得胜之前首先要有看上去是失败的。

下一段叙述越发强烈的拦阻是在20章17到34节,涉及到耶稣耶路撒冷耶稣清楚表明祂上耶路撒冷去就是要遭害和受死。祂只是面对身为两个门徒的母亲的拦阻,她来为自己的儿子们寻求在 上帝国度中的权柄。然后,耶稣在众人的欢迎下,进入耶路撒冷城,实现了旧约《圣经》有关祂得胜进城的预言。

下一段叙述在21章12到46节,是有关耶稣进出耶路撒冷城和圣殿过程中面对的拦阻。祂从圣殿中赶出换银钱的,用预言形式讲论了 上帝将来审判的警告。更进一步,耶稣和宗教领袖展开了一系列的神学辩论,包括向凯撒纳税,死人复活,最大的诫命,及其弥赛亚应该是谁的后裔。然而,耶稣把他们辩的是哑口无言,就像我们在马太福音22章46节读到的那样,

「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一言。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马太福音22章46节)

在察看了马太关于人对天国越发强烈的拦阻的叙述之后,我们现在要来看伴随着它的讲论。


将来的得胜

这个段落是从马太福音23章1节到25章46节。在这段讲论中,耶稣描述了天国将来的得胜。

这一段在马太福音23章1到38节,以宣告反对耶稣之人的七祸为开始。这个讲论特别是论针对法理赛人,他们的教导,他们对 上帝百姓的欺骗,及其他们的假冒伪善。

在讲论即将结束时,耶稣在马太福音23章37到38节,以下面的方式总结了祂对耶路撒冷的感受: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马太福音23章37到38节)

下一段耶稣的讲论,通常被称为橄榄山上的讲论,记载在马太福音24章1节到25章46节。这常被人称为橄榄山上的讲论,因为耶稣是在橄榄山上对祂的门徒说这番话的。

橄榄山上的讲论可以分成三大块:在24章4到28节,耶稣描述了天国已经来到世上,但还没有在完全的荣耀和能力中显明的这个不可思议时代的生产剧痛。

在24章29到31节,祂讲到国度的完全,预言人子驾云降临,天国带着完全的荣耀和能力临到的那日。

然后在24章32节到25章46节,耶稣劝勉祂的百姓为那荣耀日子的来到认真守望,因为没有人会知道那日子会在什么时候临到。

其实,关于耶稣何时再临,祂特意强调和提醒我们不应该试图指出具体的什么时间。他说没有人会知道祂再来的时日。即使是他自己以祂的人性而言,耶稣都不知道祂再来的时辰。因此,如果我们去猜忌和认为我们能够搞得清楚,就是对耶稣的不顺服。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该期待、盼望、和关注祂再来的日子近了的那些标志。新约《圣经》教导基督第二次来临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清醒地头脑,给我们鼓励,给我们盼望,带领我们过圣洁的生活,等待基督的再临。因此,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时间,我们却应该预备好基督的随时再来,从而我们能够热切和喜乐的迎接祂的降临。(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们应该对祂将来的再来有完全的把握。我们应该有十分的确信,当他再来时,祂必将完成祂已经开始的一切。我们还应该忠信。我们不该像使徒行传1章开头,在耶稣升天时门徒那样呆望着天空,天使说,「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你们应该专心执行把福音带到万国的使命。」祂必将回来,因此我们就该积极投入实现大使命的工作中。我们应该通过向万国宣告君王祂已经来了、还要再来的消息,使人悔改、信靠福音,来积极地事奉我们的君王。我们应该塑造那些透过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进入这国度的人们成为门徒,养育他们为 上帝的荣耀而活,更像耶稣。我们应该恒定不变地盼望主的再来,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层面活出 上帝的荣耀,要同历时历代教会同声说,主耶稣,愿你再来!(司提反威乐姆博士)

在他写的这卷福音书的第五大部分中,马太记载了犹太人的领袖拒绝耶稣,甚至计划要杀害祂。但是耶稣讲得很清楚,世上一切的计划都不能拦阻国度将来的得胜。历史证明祂是对的。犹太人领袖确实杀害了祂,可是,祂的国度历世历代以来却继续不断增长。有一天历史要证明那最后一部分也是对的。耶稣基督要带着祂能力和极大的荣耀,把祂的美好国度完全彻底带来,用这国至大的福分赏赐祂忠心的百姓。


耶稣的工作完成

马太福音的叙述性结束段落是从马太福音26章1节到28章20节。马太在当中描写了耶稣的被捕、钉十字架和复活,他作为弥赛亚君王工作完成。

我们来看马太福音的结束段落时要关注三个主题,这些主题与马太的国度聚焦点相关:冲突,作门徒和得胜的主题。让我们首先来看冲突这个主题。

冲突

耶稣带来的国和犹太人期望弥赛亚带来的国很不一样,这让他们与耶稣及他的国发生了直接冲突。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冲突贯穿马太福音不断加深,但它是在叙述的结束部分达到高潮。例如我们在26章3和4节看到犹太人设计杀害耶稣;在26章14到16节,47节,57到68节看到他们操纵对他的逮捕和审判;在27章20到25节看到他们高呼要钉他十字架。这冲突在犹太人亲自同意为耶稣钉十字架负责这件事上达到严重关头。请听马太在马太福音27章25节的记载:

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马太福音27章25节)

然后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受苦时,犹太人讥笑他,嘲笑他宣告自己是以色列的弥赛亚君王。我们在马太福音27章41和42节看到:

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马太福音27章41—42节)

具有讽刺意思的是,犹太人以耶稣得罪 上帝,篡夺 上帝宝座为理由反对他,而实际上他们是拒绝了那唯一有能力拯救他们的君王。

除了冲突这个主题外,作门徒这个主题也凸显了马太结束段落对国度的强调。


作主门徒

具体来说,马太是强调了跟从一位受苦的弥赛亚,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他记载了耶稣的门徒在他事奉的这个关键时刻的失败,以此强调了这一点:在马太福音26章14到16节,47到50节,犹大出卖了耶稣;在27章3到10节,他因这失败自杀。在26章36到46节,彼得、雅各和约翰客西马尼园未能与他一道警醒。在26章69到75节彼得连他是否认识耶稣都反复否认。最后,在26章56节,耶稣所有的门徒都离弃了他。

事实就是,跟从耶稣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相信一位受苦,也呼召我们一道受苦的弥赛亚君王。如果我们对他忠心,我们也可能经历苦难和受苦,我们也要受试探跌倒。天国还没有带着它一切的完全临到,因为这一点,基督徒人生还有很多方面是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在思想了冲突和作门徒这个主题之后,我们准备来看国度的得胜这个主题。


得胜

得胜的主题是清楚显明在耶稣复活这件事上,这证明弥赛亚君王已经征服了他百姓的一切仇敌,甚至连死亡本身也征服了。我们也在耶稣升天前最后说的话中看到得胜这个主题。记载在马太福音中耶稣最后的话是在马太福音28章18到20节,人通常把这称为【大使命】,这是主对他门徒最后的指示,差遣他们在他不在的时候进行事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指示当中一开始就是耶稣果断宣告他拥有国度一切的权柄。请听耶稣在马太福音28章18节的宣告。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28章18节)
耶稣是那位唯一合法地宣告祂具有全能、统管万有。同时,祂的能力不是简单地毁坏,因为祂是能力和慈爱的结合。慈爱激发了能力,能力在慈爱中调和。请看,如果你只有爱,你会有一个不错的情感,可是你或许会感到全然无助,因为你没有能力改变任何的事情。另外,如果你只有能力却没有爱,你会毁坏,你能杀戮,你会仇恨。这真是 上帝天然的特质使慈爱和能力完美结合在一起。「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祂是唯一那位可以合法地宣告祂是全能的,因为祂是唯一的一位在这个星球上活过,却从未犯过罪,从不说谎,从不欺骗。祂也是唯一被杀后,死了,埋葬,却又复活了的那一位。因此,祂是复活的主。这奠定了人类历史揭开的崭新世代。祂将盼望带给万民。从而 上帝的国度以大有能力的方式运行。这就是我们在普世传福音和让万民作祂门徒的根基,我把它称为是「大根基」。没有大根基,我们就无法有大使命。之后耶稣还加盖了一个大应许,「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因此,耶稣是主,耶稣是君王,祂是拥有全能的统治者,因此,我们去任何地方,使人作门徒,教导他们,我们都是在依靠祂的能力宣扬祂的治理。(彼得库兹弥克博士)

所有权柄属于得胜的君王。犹太人拒绝他,罗马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他们都讥笑他。但是坟墓不能拘禁他,复活是弥赛亚君王取得的重大胜利。天国已经通过他临到地上,这就是马太福音的好消息。

现在我们已经看了马太福音的背景,以及它的结构和内容,我们准备来思想马太福音强调的一些主要主题。


四、主要主题

在本课的这个部分,我们要转过来关注马太在他的福音书中至始至终强调的两个主要主题:耶稣国度和他的福音的旧约传承,以及耶稣为了他们而把国度带来的 上帝的百姓。

让我们首先开始来看马太耶稣的国度和福音的旧约传承的强调。


旧约传承

马太福音其实是个令人陶醉的记载,表明旧约《圣经》期待耶稣基督的来临有多么重大的含义。耶稣进入我们的视野,就是以色列的具体化身。祂去了埃及地;祂被迫进入旷野受到试探;祂登山再次向人们讲解律法。所有这些新摩西的图像,或者以色列的具体化身,都在旧约《圣经》中找到他们的出处和背景。因为当以色列被呼召,当以色列蒙 上帝拣选,她的选召从来不只是一个用来自我陶醉的特权,而是一个被召去完成的责任,成为万国的祝福。然而,因为以色列漫长、充满戏剧性的罪恶历史,使得她根本无能实现她原本蒙召的使命,无论是与己还是与其它民族。因此这里,你有这位耶稣,既是 上帝的儿子,又是以色列的化身,祂出现在历史的视野中,祂为以色列人成就了以色列人自己无法成就的,也为万民成就他们自己无法成就的事。因此,我认为它给我们一个更有结构、更加深入的解读旧约《圣经》是如何地期待和需要耶稣的出现,而不是零散、破碎的这一句、那一节的发现耶稣。它涉及到整个以色列的历史,它关系到以色列的拣选,它表明整个以色列人的失败,期待和预示着耶稣的来临。(马可伽格尼廉特博士)

《圣经》故事的核心是 上帝用慈绳爱索,把他自己和其百姓牢不可破的联结起来。这是他信守他给他百姓的应许,必要与他们同在、祝福他们的故事。这就是为何马太要告诉与他同时代的 上帝的百姓,他们仍然能够信靠古时的应许;他们仍然能够相信 上帝就在他们那个时候,通过耶稣的临在而动工的理由。这就是为何马太感到如此有信心,可以继续引用旧约《圣经》来支持耶稣基督这位弥赛亚君王的一切宣告和伟大事奉的理由。

我们要简短纵览马太证明耶稣国度和福音的旧约传承的五种方法:马太对旧约《圣经》的引用和暗指,他对天国的强调,他对耶稣是弥赛亚君王的描写,耶稣与不信的犹太人领袖的冲突,耶稣的降卑和温柔。让我们从马太对旧约《圣经》的引用和暗指开始。


引用和暗指

马太对旧约《圣经》的引用比任何其他一位福音书作者都更多。学者对马太引用旧约《圣经》的准确次数存在争议,但肯定的是他引用不下40次,在很多次他还暗指提到旧约《圣经》。

马太常用的一个策略,就是使用这是要应验这样的说法。马太用这句话把旧约《圣经》和耶稣生平事件清楚联系在一起。

例如请看马太在马太福音8章17节所写的: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马太福音8章17节)

就在引用这节旧约《圣经》经文之前,马太记载了耶稣行的许多医治。但他并不只是要读者把耶稣看作是一位医治人的人,他而是要他们知道,耶稣医治人,这应验了旧约《圣经》的应许。

马太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事情,依我之见也应当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观点,这就是耶稣所彰显的 上帝国度的来临,这是 上帝百姓渴望已久,等待多年的盼望。当然,他们不一定期盼一个弥赛亚,精确预测祂在历史画面上实现预言,但是他们确实盼望获得自由,恢复万有,得到拯救;而且旧约教导他们当 上帝国度来临时,必要透过一个特别的人物,弥赛亚来宣告,祂要宣告 上帝的掌权就要开始,旧约《圣经》应许的万有复兴,救恩和祝福将要开始倾倒下来,完全成就。因此,一般来说,使徒们,特别是马太不是简单的坐在那里打开图表,等着看是谁实现了这些一切的应许,而是他们看到了一个人,在祂的作为中,在祂的教导中,在祂的性情中,涉及到这个人位格的一切,都在彰显 上帝的国度。事实上, 上帝的国就在耶稣里,不光是透过祂的宣告,而正是祂把那个属天国度带到了地上。因此,在经历到耶稣的能力、教导和作为后,使徒们,包括马太,回到他们的旧约《圣经》中,就看出耶稣就是旧约期待已久的弥赛亚。这样,当他们从经历耶稣的角度阅读他们的旧约《圣经》时,他们发现旧约《圣经》确实见证祂,特意为祂作见证。因此,每当我们读到旧约《圣经》时,我们不光是戴着看珠宝的放大镜,而是在阅读中寻找与基督自己相遇,因为祂来为真理做见证,作为 上帝国度的实际体现,祂正是福音书的主要话题。(麦克尔葛罗道牧师)

马太强调耶稣旧约传承的第二种方法,可以在他强调天国这件事上看得出来。


天国

上帝在旧约《圣经》应许了要祝福他的百姓;他的祝福要通过一位作王的大卫子孙临到。马太宣告 上帝在耶稣里的国度祝福是应验了那些古时的应许。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本人经常提醒百姓这个事实。他经常教导说, 上帝对他旧约的国度应许是信实的。这就是虽然这国要带来受苦,虽然耶稣没有做旧约《圣经》预言的每一件事,但他仍能把他的国度作为好消息展现在人面前的原因。耶稣要他的百姓对 上帝在旧约《圣经》中的话语有足够的信靠,以致他们可以相信他要最终再来完成他开始的每一件事——他要最终再来成全 上帝应许的每一件事。

事实上,对旧约《圣经》对天国描绘的这种信心,是耶稣经常呼吁跟从他的人顺服和相信旧约《圣经》的基础。在这基础之上他教导他们要像天国的子民彼此相爱,彼此服事。

认识到创造天地的 上帝控制着历史的一切,他的应许是信实的,这势必要激励历世历代他的百姓,包括我们在内,来信靠他在基督里所作的应许仍是有效的。这些应许应该鼓舞我们相信,有一天 上帝确实要使一切更新,使一切归为正。这些应许应该给我们力量和忍耐,耐心等候 上帝带进完全的国度。

马太强调耶稣国度和福音的旧约传承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强调耶稣是人所盼望的那位弥赛亚君王。


弥赛亚君王

在这一课前面们谈论耶稣家谱的地方,我们曾经提过这个概念,这也表现在马太比所有其他福音书作者加起来还更多称耶稣大卫的子孙这个事实上。马太也使用了很多其他王的称号来称呼耶稣,包括有犹太人的王,以色列的王,你的王,还有很直接的王。而且马太在一些经文中使用来称呼耶稣为王的称号,是在任何其他福音书中都没有出现过的。

例如在马太福音2章2节,马太记载了博士提出的这个问题:

「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马太福音2章2节)

其它福音书没有包括这节经文,也没有对耶稣弥赛亚君王身份的这重大强调。

我们要提到的对耶稣国度和福音的旧约传承的第四个强调,就是耶稣与不信的犹太人领袖的冲突。


不信的犹太人领袖

马太福音初期的读者可能会受到试探,以为耶稣以色列许多领袖冲突,这证明耶稣并不是弥赛亚。为了使他们不至于有这样的想法,马太讲得很清楚,尽管犹太人领袖不信, 上帝却仍通过耶稣信守他的应许。

耶稣一次又一次否定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的教导,他在马太福音9章14到17节纠正他们对禁食的看法,在12章1到13节纠正他们对安息日的观点,在15章1到20节纠正他们对洗手的看法。登山宝训的大部分,特别是5章17到48节,是用耶稣对律法的成全来和犹太人对律法的观点作对照。

有时候人们以为当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时,耶稣实际上是在反对旧约的教导。但是,我认为最明显的解读方式应该是,耶稣在反驳历代文士和教师对旧约《圣经》律法和 上帝圣言的一些错误解释。因此,耶稣所作的是设立自己如同一个能够正确地解释 上帝律法的真教师,能够依据经上所记载的 上帝律法,将之应用在当时听众的人生里。(西门沃伯特博士)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使用这个短语,「你们听见有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祂不是在说旧约《圣经》律法现在已经废掉了。事实上,祂明确表明的正好相反,就是我来的是要成就律法。其实耶稣当时所作的,就像著名的拉比、律法教师的修辞方法,用来谈论他们各自的教导权柄:你们都听过在传统上不同人对律法教导的解释吧,但是,让我来告诉你们这里的意思。祂是带着 上帝同在的权柄,具有一个额外的权柄。因此,耶稣用这个著名的教导方法,来建立祂自己的教导权柄。不是来削弱旧约律法,而是要表明从神学,基督论的角度来看律法,十分重要的是要以与「我」的关系来解释律法,要以我对律法的教导为准绳。(贵葛派锐博士)
耶稣并没有违背旧约。而我们从马太福音中得到的一个主题,就是耶稣是新的摩西,而且祂超越了摩西。因此,我们透过摩西领受了旧约《圣经》, 上帝权威的圣言,但是,耶稣却是作为律法的全权诠释者。因此,我们在登山宝训中看到的正是代表了摩西要所讲的准确解释。因此,耶稣并没有废除不可杀人的诫命。祂只是向我们解释说,谋杀始于心里的仇恨。记得那一段是怎样开始的。耶稣说,「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认为这意味着要正确地解释律法。我认为耶稣这里论证的是祂来就是要成全律法真正的目的。律法必须在耶稣基督的到来,祂的受死于复活和祂的事奉的透视下来解读。当我们按着这个思路来理解这一点时,我们就会认识到耶稣来不是要废掉旧约,而是来成全旧约。(汤姆史瑞纳博士)

耶稣确实应验了旧约《圣经》对弥赛亚的期望,但是很多犹太人拒绝他,因为他们自己的期望并不符合旧约《圣经》。他们的误解对每一个要跟从耶稣的人来说是一个警告。这些误解警告我们,我们很容易就让我们自己对 上帝是怎样动工的看法遮蔽了我们的视线,它们警告我们不要人为去限制 上帝能做什么,而是要让他来规范我们的盼望和期待。

马太强调耶稣的旧约传承的第五个方法,在他对耶稣的降卑和温柔的描写上显明出来。


降卑和温柔

耶稣那个时候的犹太人理解得没错,就是按照旧约《圣经》, 上帝要差遣他的大能勇士来拯救他的百姓。但是马太强调, 上帝大能的拯救是扎根在他对他百姓的温柔怜悯上的,他通过引用旧约《圣经》表明了这一点。

例如在马太福音11章29节,耶稣用这句话对担负重担的人发出邀请: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11章29节)

耶稣在这里引用了耶利米书6章16节,证明弥赛亚要给他的百姓带来安息。

在马太福音12章15到21节,马太也类似地记载了耶稣充满怜悯的医治工作,应用以赛亚书42章1到4节解释耶稣所做的事。

请听马太福音12章19和20节对耶稣的描写:

他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马太福音12章19—20节)

耶稣并不是许多犹太人盼望带领他们反对罗马的严厉的充满战斗性的君王,他而是满有温柔怜悯。

与旧约《圣经》一致的是,马太耶稣描绘为得胜的君王,满有权柄教导 上帝百姓的夫子。与此同时马太强调耶稣是谦卑、充满怜悯的君王。我们得到呼召,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事奉中跟从耶稣,这挑战我们以耶稣为榜样,用他表现出来的同样怜悯来说诚实话。

马太用了很多方法强调耶稣国度和福音的旧约传承。与此同时,他清楚表明耶稣以超越一般期望的方式成就了所有旧约古人的期望。那好消息,即福音,就是他确实成就了这一切。随着耶稣把天国带到地上,国度、律法、特别是君王他自己都得到了应验。

在看了耶稣国度和福音的旧约传承之后,我们准备来看 上帝的百姓这个主题。


上帝的百姓

在马太福音中,就和《圣经》其他地方一样, 上帝的百姓就是那些属于 上帝的人,那些他把他们当作宝贝保守的人,以及他作为君王治理他们的特别子民。他们不仅仅与 上帝有直接关系,他们还与所有其他属于 上帝的人有着一种密切关系。

我们要分三部分来看 上帝的百姓这个主题。首先我们要看马太指出 上帝的百姓是教会;第二,我们要看他也把他们称作 上帝的家;第三我们要看从耶稣而来的对 上帝百姓的呼召。让我们首先来看教会是 上帝的百姓这个观念。


教会

在旧约以色列是 上帝的百姓。但在新约, 上帝的百姓被普遍称为教会。「教会」这个现代的说法是马太福音对ἐκκλησίαɛk̚kleːsíaː,拼音是ecclesia)这个希腊文单词的翻译。在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中,是对希伯来קָהֵל qahal,拼音是kahal)这个单词的翻译,希伯来文旧约《圣经》很典型地用ἐκκλησία这个词来指以色列民的会众或集会。这用词的转变,从以色列的「会众」到基督徒的「教会」,表明了耶稣马太都把基督徒的教会看作是以色列会众的延续。

请看旧约《圣经》中קָהֵל或「会众」这个词的用法。利未记16章23节,民数记16章47节,士师记20章2节,以及诗篇22章22节指出以色列民是「会众」,「会」。事实上, 上帝百姓的会众在旧约《圣经》中如此重要,以致它是先知约珥预言 上帝的百姓要在末后日子得复兴时用来指以色列的其中几个名字之一。约珥在约珥书2章16节宣告:

聚集众民,使会众自洁。(约珥书2章16节)

在这节经文的希伯来原文中,翻译为「会众」的词是קָהֵל。但在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所用的词是ἐκκλησία——在新约《圣经》中这个词通常被翻译为「教会」。

马太在马太福音16章18节记载耶稣的话时使用了这同样的说法:

我要建造我的教会。(马太福音16章18节)

在这里,当耶稣说他要建造他的教会,就是他的קָהֵל或末后日子属弥赛亚的会众时,他是回应了约珥的预言。

耶稣在马太福音中说到,祂要建立祂的教会。我认为一个好的起点是要记得教会这个新约的希腊文词汇ἐκκλησία,其实是用希腊文在表达旧约中 上帝子民的聚会,希伯来קָהֵל聚会,因此,新约教会是旧约聚会的一个延续, 上帝子民的聚集。(麦克尔葛罗道牧师)

我们已经看过,马太福音16章的事件是在人对耶稣宣称是弥赛亚君王越来越抵挡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抵挡是耶稣论到以色列的会众,以此鼓励他的门徒的其中一个原因——他要他们对他建造他的属弥赛亚的会众或教会的计划有信心。

耶稣的话也清楚表明,教会是属于他的。教会不属于彼得,它不属于以色列,它不是一种民主制度,属于它的成员。它是弥赛亚的教会——马太在他写的福音书的序言中,记载天使对约瑟的话时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请听马太在1章21节的记载:

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章21节)

在这节经文中,在耶稣出生前,天使向约瑟保证,马利亚腹中的婴孩是弥赛亚, 上帝全体的百姓都属于他。他是他们的王,他们是他的百姓。

其实我们不光是个别的成为耶稣的跟随者,我们还是耶稣带来的这个新创造的具体体现,就是透过耶稣从死里复活,并借着祂赐下圣灵住在我们中间成为祂新的圣殿,好叫我们的教会有 上帝国度的同在,祂的子民得到怜悯和赦免,他们在缺乏时得到供应,他们在孤单时找到同伴。因此,教会实在是先尝未来的新天新地,那个最终必将清晰可见地彰显在整个被造界中。(麦克尔葛罗道牧师)

当 上帝的百姓落在压力之下,当生活里发生的事威胁要把他们拖垮,当围绕他们的黑暗几乎触手可及,耶稣说:「我要建造我的教会,我要建造属于我的弥赛亚的会众。」他向我们保证,他是我们的君王,他看重我们最大的利益,他肯定要最终拯救我们、祝福我们。这可能不会在今生发生,但它终要发生。对此我们可以满有把握。

马太除了把 上帝的百姓描写为教会之外,他还指出他们是 上帝的家。


上帝的家

马太福音使用描写家的词,如「父」,「子」和「弟兄」不下150次,以此来描写 上帝的百姓与他自己的关系,以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另外唯一一位如此经常使用描写家的用语的福音书作者就是约翰。但是,当约翰使用这用语时,他一般是讲耶稣和他的天父之间的关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马太使用这种用语时,他是在讲 上帝与他的百姓之间的关系——他是在讲 上帝的家。马太主要使用这种用词来强调 上帝向他的儿女显明的看顾与保护。

例如在马太福音6章4节,耶稣是这样讲到 上帝对他百姓的看顾: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马太福音6章4节)

在第6节他再次使用这相同的说法,然而在18节再次这样说。他的要点就是 上帝关心他的儿女,要鼓励他们,供应他们的需要。

耶稣教导他的门徒如何祷告时,他用在马太福音6章8节对他们说的话作为这教训的开场白:

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马太福音6章8节)

我们可以相信 上帝要祝福我们,他要听我们的祷告,因为我们知道他是爱我们的父。

我教导的专项是灵命塑造,在我解释主导文时,首先,我会提到一点,就是意识到无论何时在我们开始祷告时,要意识到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同时都在祷告。我们呼求 上帝的一个理由就在于,这位 上帝可以同时垂听我们每一位的祷告,就好像天父在单独面对每一个争先恐后的儿女。然而,这就将我们大家带入一个神圣的团契,参与天国的一分子。然后,当然就是这个词,天父。也就是说无论我是谁,在那里祷告,我都在朝着以 上帝为阿爸父,朝着以 上帝为父亲的方向改变。如果有人在波兰呼求 上帝为父,我在美国呼求 上帝为父,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是弟兄姐妹。如果我们同享一位父亲,我们就是这同一家庭的成员。因此,我认为马太不断使用天国的概念把这一层的意思大有能力的带给我们。正是祷告的生活将我们带入这个现实实际中,在我正在祷告的时刻,我就是在与其他那些人一起祈求相同的事物。如果他们所说与我所言是一样的事情,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斯提夫哈珀博士)
想起来几乎没有任何事,能比 上帝收养我们进入祂的家中更加令人鼓舞了。罪得赦免的确十分奇妙,但是就如巴克博士在他的《认识神》一书中所说的,被 上帝称义也是极其绝妙的事,但是被收养成为进入 上帝的家中成为后嗣,是更加绝妙无比的事。有 上帝做我们的天父,实在是 上帝在我们人生中作为的高峰。我们不光是被法官赦罪释放,我们被祂受纳为 上帝家里的人,祂成了我们的父亲,我们成了祂的儿女。因此,我们将与基督同为后嗣。所有归为耶稣的,被造的一切万有,也变成我们的了。也成了我们承受的产业。要知道我们曾经是可怒之子,我们本该承受的是 上帝的忿怒。但是,我们非但没有遭到忿怒的责罚,我们现在却与基督同为后嗣。我们与 上帝的性情有份,因为,我们在基督里享有儿子的名分后,我们实际上就与基督称兄道弟了。从此,我们就成为 上帝的儿女,被邀请进入祂的家中。这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最大福分。(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在马太福音6章25到34节,耶稣用了两个不同的例子,向 上帝的儿女保证他要看顾他们。他讲到「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指出 上帝看顾他创造的最小部分的需要。他的要点就是,如果 上帝连这些小事都看顾,那么他肯定要更大大看顾他的百姓。我们的天父要为我们供应更好的食物、衣服和保护。

耶稣警告他的门徒事奉极大的困难时,他也强调 上帝父亲一般的看顾和保护。例如在10章19和20节,耶稣告诉他们人要逮捕他们,但他也告诉他们,父的灵要与他们同在,他提醒他们,当他们的生命因为事奉的缘故有危险时,他们的父要保护他们。

请听耶稣在马太福音10章29到31节说的鼓励的话:

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马太福音10章29—31节)
对许多信徒而言,基督徒的人生是充满挑战与艰难的。这个世界的许多地方,基督徒受到逼迫。而他们的喜乐就在于他们是这个肢体的一部分,他们向 上帝的子民们认同。《圣经》告诉我们, 上帝是我们的天父,从而如同罗马书8章应许我们的那样,我们有极大的特权可以呼求 上帝作为我们的阿爸天父。我们也知道一个事实,就是 上帝无时无刻的都在眷顾我们。我们也看到 上帝赐给祂家中成员的慈爱。因此,作为信徒,在他生命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来自基督欢欣鼓舞的确信,就是因为 上帝现在已经是我们的天父了。(杰夫洛曼博士)

在看了 上帝的百姓既是 上帝的教会也是 上帝的家之后,我们准备来看对神的百姓的呼召。


呼召

上帝的百姓有极大的特权,可以成为他的教会和他的家,但是对我们作他百姓的呼召也包括了苦难、危险和受苦。耶稣他自己是我们受苦的弥赛亚君王,我们跟从他的时候也要受苦。

例如耶稣在马太福音10章34到36节说,对我们呼召的特征是分争。请听他在这里说的话: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马太福音10章34到36节)

在马太福音16章24和25节他是这样说的: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马太福音16章24—25节)

耶稣知道他的百姓要像他一样遭人拒绝。对我们的君王来说,受苦是通往荣耀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当祂在十字架上时,人们或许都会认为祂已经在这场争战中失败了;同样,当祂在坟墓里时,人们对祂更没有指望了,但是,他们都已经忘了第三日清晨会发生的事。正如祂说的,你们拆毁这身体,我三日内要复活。因此,当我们思想到教会怎样在不同时代遭排斥,被非议,受到诽谤中伤,我们却仍旧知道今天运作的教会同样正是耶稣当年救赎建立的教会。请看她经历了多少风雨与创伤,然而,今天她仍然矗立。请允许我更进一步说,耶稣基督的福音,道成了肉身,这是他们当年无法消灭的祂,也是他们今天无法消灭的祂。而我们教会正是祂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就是教会,属于祂的教会,祂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包括阴间的权势都无法胜过她,阻挡她的使命。这个教会有一个使命,就是她要到普天下去,带领那些失丧的人成为祂的门徒,这里的一个喜乐就是你、我都有一个巨大保证,并且即便是现在就已经拥有了一个真实的复活,深知教会必将持续、永不消失。(威力威尔士博士)

耶稣应许要让他百姓的受苦终止,赐我们安息脱离我们的苦难,为我们建立平安,赐下无法估量的祝福给我们——但现在还不是这样。在他再来使万物更新之前,我们的呼召就是跟从我们受苦君王的脚踪行。

耶稣告诉我们,他来是要我们得生命,而且得的更丰盛。但是,你也知道,在我们认识了主耶稣基督后的这个人生中,我们还经历着患难、痛苦、疾病,我们仍然要死。我们仍然会有挫折和奢望。我们仍然经历到烦躁和悲哀等。你知道我们在此需要认识到的,就是得此丰盛生命部分的含义,显然就是在这些不可避免的艰难中拥有基督。在我们的基督徒人生中,我们将会理解到一些事情,假如我们从未经历过什么叫烦躁或挫折,我们将永远无法理解这些事。假如我们从未经历过悲哀、或是兴奋和喜乐的滋味,我们就永远无法体会这些事。我认为这里有很多确实重要的东西。耶稣说,「我来是要你们得生命,而且得的更丰盛。」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在基督里」的含义的一个方面,就是渴望他将要带来的完全丰盛。那样日子必要来临,当基督为祂的教会再来时;那样日子必要来临,当基督有行有体的来统领一切的时候;那样日子必要来临,当万膝跪拜、万口承认耶稣基督是主,将荣耀归于父 上帝时;那样日子必要来临,当每一个眼中不再有泪水、一切眼泪都要擦去的时刻。现今的含义就某个方面而言,我们在基督里得丰盛的生命就是我们能够安息在基督里,在此生这个堕落的世界中来经历所有的喜乐和悲伤,同时,渴望着一切我们知道将来必然来临的福分。丰盛的生命意味着持续地信靠基督,直到祂再来。(奥尔伯特穆勒博士)


五、总结

在这次对马太福音的学习中,我们从它的作者、原本读者和情形出发,探索了它的背景;我们察看了它的结构和内容;我们思考了它的旧约传承和它对 上帝百姓的强调等的主要主题。

马太福音宣告了好消息,就是旧约《圣经》关于天国的应许,已经在弥赛亚君王耶稣的身上、在他的作为中得到了应验。这好消息就是耶稣建立了他的国,并要继续为我们、通过我们建造他的国。但这好消息并不总是轻松的。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马太用强烈的用词描述我们跟从受苦的弥赛亚君王的呼召。但他也用强烈的用词描述了天父的祝福——这些祝福使我们能够忠心跟从我们天上的君王,在我们自己的受苦中坚忍,直到天国在它完全的荣耀中临到地上。